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之飲食 | 閩南語書寫

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之飲食

目錄
  1. 1. 食物·飲料·煙酒
  2. 2. 飲食行為
  3. 3. 飲食物具

↩️轉總目錄

食物·飲料·煙酒

  • 【鴨鯗】(ah-siúnn) 板鴨。用鹽醃漬壓扁再風乾的鴨子,是宜蘭的名產。
  • 【醃瓜】(am-kue) 越瓜,葫蘆科的瓜果,常醃漬後食用。醃漬過的越瓜也稱為「醃瓜」或「醃瓜仔脯」。
  • 【泔】(ám) 1.米湯。例:啉泔 lim ám(喝米湯)、撩泔 liô ám(舀取稀飯最上面的湯汁)。2.稀的。例:糜煮了傷泔 muê tsú liáu siunn ám(粥煮得太稀)、泔糜仔 ám-muê-á(稀飯)。
  • 【泔糜仔】(ám-muê-á/ám-bê-á) 稀飯。指飯粒很稀疏,米湯很多的稀飯。
  • 【暗飯】(àm-pn̄g) 晚餐、晚飯。
  • 【暗頓】(àm-tǹg) 晚餐、晚飯。
  • 【紅龜】(âng-ku) 紅龜粿。見【紅龜粿】âng-ku-kué/âng-ku-ké 條。
  • 【紅龜粿】(âng-ku-kué/âng-ku-ké) 由糯米製成的粿類食品。先將粿皮染紅,用模具印上龜型的圖樣,再放到蒸籠裡蒸製而成。內餡則是包有豆沙、鹹菜或花生粉,經常用來做為祭拜神明、酬神或添丁的時候用來分送親友的粿品。
  • 【紅露酒】(âng-lōo-tsiú) 用米製成紅麴,然後和米酒混合而成的酒。酒精含量為百分之十八至二十。目前臺灣菸酒公司仍生產特級紅露酒及陳年紅露酒。
  • 【紅豆】(âng-tāu)
  • 【紅茶】(âng-tê) 一種發酵過的茶,沏出的茶色紅豔,具有特別的香氣和滋味。
  • 【紅糟】(âng-tsau) 以紅麴釀酒後剩餘的渣滓製成的調味品,烹調時常加在魚、肉等上,使帶紅色。
  • 【紅蔥仔頭】(âng-tshang-á-thâu) 紅蔥頭。以珠蔥植珠,成熟時會結出肥大的蔥球,等蔥葉乾紅了就可以採收。顏色偏紅,供食用,一般主要用來爆香、包餡。
  • 【紅酒】(âng-tsiú) 用紅葡萄所釀造的酒。
  • 【餡】(ānn) 包在麵包、包子或水餃等食物裡頭的料。
  • 【餡餅】(ānn-piánn) 包有綠豆沙、紅豆沙等餡料的油酥餅,可以當作禮餅。
  • 【肉拊】(bah-hú) 肉鬆。用肉類加工乾而鬆散的食品,乾而鬆散。
  • 【肉羹】(bah-kenn/bah-kinn) 1.將肉搥打成漿並抓成條狀,或將肉片裹上肉漿或芡粉後再煮熟的食品。2.將肉漿條或肉漿片調味煮成的湯。
  • 【肉乾】(bah-kuann) 烘乾加工處理的肉製品。
  • 【肉類】(bah-luī)
  • 【肉包】(bah-pau) 內包肉餡的包子。
  • 【肉品】(bah-phín)
  • 【肉皮】(bah-phuê/bah-phê) 特指豬皮。
  • 【肉餅】(bah-piánn) 包肉餡的餅。例:這擔的肉餅真好食。Tsit-tànn ê bah-piánn tsin hó-tsia̍h. (這攤的肉餅很好吃。);肉餅面 bah-piánn bīn(形容人的臉像肉餅一樣又大又圓)。
  • 【肉脯】(bah-póo) 肉干。用肉類焙乾製造而成的片狀食品。
  • 【肉絲】(bah-si) 細絲狀的肉。例:竹筍仔炒肉絲蓋好食。Tik-sún-á tshá bah-si kài hó-tsia̍h. (竹筍炒肉絲很好吃。)
  • 【肉豉仔】(bah-sīnn-á) 肉豉、豆豉肉。將絞肉和黑豆豉拌炒的菜餚,是臺灣地區常見的家常菜。
  • 【肉酥】(bah-soo) 肉鬆。用肉類焙乾製成的碎末狀乾而鬆的食品。
  • 【肉質】(bah-tsit)
  • 【肉圓】(bah-uân) 一種臺灣地方小吃。以番薯粉做皮,內包肉或蝦、筍等餡料的食品,常見有蒸及炸兩種不同煮食方式。而「肉丸仔」(bah-uân-á) 是指用肉漿做的丸子。
  • 【肉丸仔】(bah-uân-á) 泛指所有用獸肉做成的丸子。
  • 【饅頭】(bán-thô) 一種用麵粉發酵蒸發的食品。此音讀疑似臺灣人學外省人叫賣時的聲調,不標準的結果。
  • 【麥仔茶】(be̍h-á-tê) 麥茶。
  • 【麥仔酒】(be̍h-á-tsiú) 啤酒。以大麥為主要原料所釀製的酒,味道微苦,有泡沫和特殊的香味,是酒精含量較低的一種酒。
  • 【麥芽膏】(be̍h-gê-ko) 麥芽糖。由含澱粉酶的麥芽使澱粉水解而成,是一種金黃色,有黏性的糖品。
  • 【麥芽糖】(be̍h-gê-thn̂g) 由含澱粉酶的麥芽使澱粉水解而成的糖。
  • 【麥片】(be̍h-phìnn) 用燕麥或大麥製成的一種速食食品。
  • 【米仔麩】(bí-á-hu) 米麩、米麩粉。將米穀炒熟以後研磨成粉,可以加水調和食用,是常見的傳統食品。
  • 【米粉】(bí-hún) 一種食品。米加水磨成漿,再製成細條狀,曬乾後可以或炒或煮而食。
  • 【米粉炒】(bí-hún-tshá) 一種有名的臺式料理。把食材和調味料連同米粉,用油炒熟後做成。
  • 【米糠】(bí-khng) 米穀的表皮,分內外兩層,外殼為粗糠,內皮為米糠。
  • 【米糕】(bí-ko) 一種食品。由糯米加酒加料隔水煮成的飯。
  • 【米粩】(bí-láu) 一種食品。先將芋頭粉加糯米粉蒸熟製作粿糕,再切條風乾,經油炸後塗上糖漿,外面再滾一層炒米花,便是外層香甜、裡面鬆脆的點心。
  • 【米奶】(bí-ling/bí-ni) 米漿。將炒熟的在來米和花生磨碎加水,調煮成飲品。
  • 【米糧】(bí-niû) 糧食、食糧。泛指一切的五穀雜糧。
  • 【米芳】(bí-phang) 爆米花。一種將米乾燒,使其膨大鬆散,然後加入糖漿使其黏合,再切成塊狀食用的傳統食品。
  • 【美食】(bí-si̍t)
  • 【米篩目】(bí-thai-ba̍k) 米苔目。一種臺灣傳統的米食,用等量的在來米和太白粉做成米胚,然後用壓、搓的方式做成條狀的食物,在一般的麵食攤上,經常可以看到。華語的說法是按閩南話音譯的方式來表現。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的華語叫「老鼠粉」。
  • 【米酒】(bí-tsiú) 用糯米或者是其他米釀製而成的酒。
  • 【米酒頭仔】(bí-tsiú-thâu-á) 米酒頭。用米類所釀造的酒,酒精濃度為百分之三十五,一般比米酒高,可以用來飲用或入藥。
  • 【米漿】(bí-tsiunn) 米加水磨成的漿液。
  • 【味素】(bī-sòo) 味精。用豆、麥等物做成的白色結晶狀的調味品。例:伊煮菜無愛摻味素。I tsú tshài bô ài tsham bī-sòo. (他煮菜不喜歡加味精。)
  • 【味素粉】(bī-sòo-hún) 味精。例:煮菜摻味素粉較有氣味。Tsú tshài tsham bī-sòo-hún khah ū khì-bī. (煮菜加味精會比較有味道。)
  • 【滿漢全席】(buán-hàn-tsuân-si̍k)
  • 【牛肉】(gû-bah)
  • 【牛油】(gû-iû)
  • 【牛奶糖】(gû-ling-thn̂g/gû-ni-thn̂g) 以牛奶和糖為主要原料而做成的糖果。
  • 【牛排】(gû-pâi)
  • 【牛舌餅】(gû-tsi̍h-piánn)
  • 【原味】(guân-bī)
  • 【下水湯】(hā-suí-thng) 用雞、鴨等禽類動物的內臟及佐料所做成的湯品。
  • 【海味】(hái-bī) 海產、海鮮。海洋中可以食用的動植物。
  • 【海產糜】(hái-sán-muê/hái-sán-bê) 海鮮粥。用海鮮為佐料所煮成的鹹稀飯,是臺灣常見的一種小吃。
  • 【幌頭仔】(hàinn-thâu-á) 米酒。用米釀製成的酒。例:閣來一罐幌頭仔。Koh lâi tsi̍t kuàn hàinn-thâu-á. (再來一罐米酒。)
  • 【番薯粉】(han-tsî-hún/han-tsû-hún) 用番薯製成的粉,可以加工成粉絲、粉皮等食品,也可以於做菜時用來勾芡。
  • 【番薯箍】(han-tsî-khoo/han-tsû-khoo) 切成塊狀的地瓜塊。
  • 【番薯簽】(han-tsî-tshiam/han-tsû-tshiam) 用刨子將地瓜刨成的條狀物。
  • 【蝦膎】(hê-kê/hê-kuê) 蝦醬。把蝦子用鹽醃漬而成的食品,味道很鹹。
  • 【魚拊】(hî-hú/hû-hú) 魚鬆。魚肉加工所做成的絨狀或碎末狀食品。
  • 【魚肝油】(hî-kuann-iû/hû-kuann-iû) 由鱈魚或其他同屬魚類的新鮮肝臟,提煉出來的精製脂肪油,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D。
  • 【魚脯】(hî-póo/hû-póo) 魚乾。魚肉曬乾製作而成的食品。
  • 【魚丸】(hî-uân/hû-uân) 用魚肉加工製作的食品,外型呈球狀。
  • 【現流仔】(hiān-lâu-á) 現捕海鮮。指漁民剛捕撈上岸而未經冷凍的新鮮海產,「流」是潮水,此處指剛從海潮裡捕撈起來的意思。例:去港仔邊買現流仔,毋但鮮嘛加真俗。Khì káng-á-pinn bé hiān-lâu-á, m̄-nā tshinn mā ke tsin sio̍k. (去小港邊買現捕海鮮,不但新鮮也很便宜。)
  • 【香油】(hiang-iû) 芝麻油。用芝麻種子榨取的油,有香味,可食用或點燃照明。
  • 【杏仁茶】(hīng-jîn tê/hīng-lîn tê) 作法有兩種,一種是將杏仁磨成粉,加以沖泡的飲品。一種是先將再來米磨成米漿,加入一定比例的水,再把杏仁浸水脫膜磨碎,摻入其中,加進適量的糖,然後再煮沸。例:伊毋敢食杏仁茶。I m̄ kánn tsia̍h hīng-jîn tê. (他不敢喝杏仁茶。)
  • 【香菇肉糜】(hiunn-koo-bah-muê/hiunn-koo-bah-bê) 香菇肉粥。用香菇和豬肉為佐料所煮成的鹹稀飯,是一種臺灣常見的小吃。
  • 【好酒】(hó-tsiú) 醇美的酒。例:好酒沉甕底。Hó-tsiú tîm àng-té. (上等的酒是沉在甕底的。比喻好的事物通常在最後出現。)
  • 【茯苓糕】(ho̍k-lîng-ko) 將茯苓磨成粉而做成的糕餅。
  • 【封肉】(hong-bah) 一種烹飪方法。將肉油炸或略微炒過,加上佐料放在密閉的烹飪容器中燜爛。
  • 【麩】(hu) 米麥等穀物的穀皮粉。例:米仔麩 bí-á-hu(米磨成的粉)。
  • 【發粉】(huat-hún) 酵素。能使食物發酵的粉劑。
  • 【發粿】(huat-kué/huat-ké) 一種食品。用在來米粉,加上糖及酵母發酵蒸製而成。蒸發粿一定要讓表面隆開分裂,以示大發好運,民間常於春節祭祖時使用。
  • 【花茶】(hue-tê)
  • 【伙食】(hué-si̍t/hé-si̍t) 團體的飲食、飯菜。例:病院有提供伙食予病人食。Pēnn-īnn ū thê-kiong hué-si̍t hōo pēnn-lâng tsia̍h. (醫院有提供飯菜給病人吃。)
  • 【火腿】(hué-thuí/hé-thuí) 一種醃製過的豬腿肉,顏色火紅,所以叫做「火腿」。
  • 【薰】(hun) 1.香菸。用薄紙捲細菸草做成的紙菸。例:食薰 tsia̍h-hun(抽菸)。2.用物體燃燒所產生的煙來燻別的東西。例:點蠓仔香薰蠓。Tiám báng-á-hiunn hun báng. (點蚊香來燻蚊子。)
  • 【薰屎】(hun-sái) 菸灰。香菸的灰燼。例:敲薰屎 khà hun-sái(把菸灰從菸上敲掉)。
  • 【薰頭】(hun-thâu) 煙蒂。香煙一端有濾嘴供人吸食的那一截。
  • 【薰吹】(hun-tshue/hun-tshe) 菸管。一種吸菸的管形器具,一端放菸,由另一端吸入菸氣。例:伊較愛用薰吹欶薰。I khah ài iōng hun-tshue suh hun. (他比較喜歡用菸管吸菸。)
  • 【薰喙仔】(hun-tshuì-á) 菸嘴。用來抽菸,方便雙脣含住的裝置,接在菸管的一端。例:伊薰喙仔歹去,閣買一枝新的薰吹。I hun-tshuì-á pháinn–khì, koh bé tsi̍t ki sin ê hun-tshue. (他的菸嘴壞了,又買一枝新的菸管。)
  • 【粉圓】(hún-înn) 一種用番薯粉和紅糖做成的食品。外表為圓形,煮熟後變透明狀。夏天可以涼食,冬天可以熱食。臺灣地區流行加入奶茶,稱為「珍珠奶茶」。
  • 【粉肝】(hún-kuann) 肉質細嫩的豬肝。
  • 【粉粿】(hún-kué/hún-ké) 涼粉。用番薯粉做成的粿類食品。
  • 【粉腸仔】(hún-tn̂g-á) 豬的十二指腸。腸內有白色粉狀物,吃起來口感特別,為臺灣小吃攤中常見的小菜。
  • 【粉腸】(hún-tshiâng) 一種食品。以甘藷粉、肉丁、筍丁摻合灌入豬腸而成,亦可加入色素調色。
  • 【意麵】(ì-mī) 一種在製作過程中加入蛋汁的麵條,口感滑順,是臺灣著名的麵食。
  • 【鹽】(iâm) 含鹹味的礦物質,可供調味及工業上用。
  • 【鹽花仔】(iâm-hue-á) 少量的鹽巴。為了調味用。例:摻一寡仔鹽花仔就免摻豆油啊。Tsham tsi̍t-kuá-á iâm-hue-á tō bián tsham tāu-iû–ah. (加一點點兒鹽巴就不用加醬油了。)
  • 【鹽份】(iâm-hūn)
  • 【鹽水】(iâm-tsuí)
  • 【煙腸】(ian-tshiâng) 香腸。用碎肉、香料等填入豬腸製成的食品。例:煙腸用烘的較好食。Ian-tshiâng iōng hang–ê khah hó tsia̍h. (香腸用烤的比較好吃。)
  • 【飲用水】(ím-iōng-tsuí)
  • 【飲料】(ím-liāu)
  • 【飲品】(ím-phín)
  • 【蔭豉仔】(ìm-sīnn-á) 豆豉。把黃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,經發酵而成的食品。常用來做為菜餚的佐料。
  • 【營養】(îng-ióng) 養分。
  • 【圓仔】(înn-á) 湯圓。一種以糯米所製成的食品。由糯米粉揉製成圓糰狀,分有餡、無餡兩種,也有分甜鹹兩種口味。
  • 【圓仔湯】(înn-á-thng) 湯圓湯。
  • 【圓仔粞】(înn-á-tshè/înn-á-tshuè) 糯米團。糯米漿脫水之後的塊狀物,是製作湯圓的基本原料。
  • 【養份】(ióng-hūn)
  • 【養樂多】(Ióng-lo̍k-to)
  • 【養成】(ióng-sîng)
  • 【油飯】(iû-pn̄g) 用糯米做成的一種乾飯,把糯米蒸熟,再攪拌蝦米、肉絲、豬油、香菇、油蔥等配料。一般是在年節、小孩彌月來備辦請客食用,目前一般傳統市場經常買得到,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小吃。
  • 【油蔥】(iû-tshang) 一種作料。用熱油把剁碎的紅蔥頭爆香而成。
  • 【油蔥粿】(iû-tshang-kué/iû-tshang-ké) 加了油蔥一起蒸製的粿類米食。
  • 【油臊】(iû-tsho) 油腥。較為油膩葷腥的食物。例:伊的胃毋好,較無愛食油臊。I ê uī m̄ hó, khah bô ài tsia̍h iû-tsho. (他的胃不好,比較不喜歡吃油膩葷腥的食物。)
  • 【油脂】(iû-tsi)
  • 【油炸粿】(iû-tsia̍h-kué/iû-tsia̍h-ké) 油條。用高筋麵粉加上發粉、鹽,和好之後,再把麵條切成小條,將兩個小條疊壓拉長之後放入油鍋炸。可直接食用、或拿來包在燒餅裡面。例:食杏仁茶配油炸粿。Tsia̍h hīng-jîn-tê phuè iû-tsia̍h-kué. (喝杏仁茶配油條。)
  • 【羊肉】(iûnn-bah)
  • 【熱量】(jia̍t-liōng/lia̍t-liōng)
  • 【鰇魚羹】(jiû-hî-kenn/liû-hû-kinn) 一種小吃,用魷魚作成的羹湯。
  • 【咖哩】(ka-lí) 用胡椒、薑黃、番椒、茴香、陳皮等的粉末所製成的調味品。色黃、味香而辣,以印度所產最為著名。源自英語。
  • 【絞肉】(ká-bah) 絞成碎泥的肉。
  • 【干貝】(kan-puè) 蚌類扇貝上的肉經乾燥製成的食品。
  • 【酵】(kànn) 一種微生物,為真菌類,可將糖分解為酒精與二氧化碳。例:發酵 huat-kànn(酵母產生作用)。
  • 【酵素】(kànn-sòo)
  • 【高粱酒】(kau-liâng-tsiú) 由高粱所釀成的酒。
  • 【厚酒】(kāu tsiú) 酒精成分高的酒。
  • 【厚薰】(kāu-hun) 味道較重的香菸。例:食厚薰真傷肺管。Tsia̍h kāu-hun tsin siong hì-kńg. (抽濃菸很傷肺部。)
  • 【雞肉】(ke-bah/kue-bah)
  • 【雞卷】(ke-kńg/kue-kńg) 用豆腐皮裹肉餡後油炸的一種食物。也叫「肉繭」(bah-kián),又叫「五香捲」,南部的人叫「肉繭仔」(bah-kián-á)。用「網紗油」做的叫做「網紗糋」。
  • 【雞卵卷】(ke-nn̄g-kńg/kue-nn̄g-kńg) 蛋卷。用雞蛋、麵粉等原料調勻烘培,捲成長圓形的食品。
  • 【雞卵糕】(ke-nn̄g-ko/kue-nn̄g-ko) 蛋糕。用雞蛋、麵粉、糖、香料等和勻製成的糕點。例:囡仔攏真愛食雞卵糕。Gín-á lóng tsin ài tsia̍h ke-nn̄g-ko. (小孩子都愛吃蛋糕。)
  • 【雞排】(ke-pâi/kue-pâi)
  • 【雞精】(ke-tsing/kue-tsing)
  • 【雞酒】(ke-tsiú/kue-tsiú) 麻油雞。以薑及大量的麻油、米酒燉雞,是一道常見食補,產婦坐月子時必備的藥膳。
  • 【羹】(kenn/kinn) 芶芡而成的濃稠湯汁。例:花枝羹 hue-ki-kenn。
  • 【麴】(khak) 將白米或麥蒸熟後,經過發酵再曬乾的酒媒;可用來釀酒。例:紅麴 âng-khak、白麴 pe̍h-khak。
  • 【汽水】(khì-tsuí) 將碳酸氣溶於水中,再加入糖和果汁而成的飲料。
  • 【柿粿】(khī-kué/khī-ké) 柿餅。把柿子壓扁、晒乾後製成的餅狀食品。
  • 【柿餅】(khī-piánn) 柿餅。把柿子壓扁、晒乾後製成的餅狀食品。
  • 【圈仔】(khian-á) 1.掛在物體上的環扣。例:門圈仔 mn̂g khian-á(門環)、桶圈仔 tháng khian-á(桶邊的提環)。2.一種麵粉製的食品。呈扁平狀,通常無餡。
  • 【糠】(khng) 穀粒的內、外皮。例:米糠 bí-khng、粗糠 tshoo-khng。
  • 【洘頭糜】(khó-thâu-muê/khó-thâu-bê) 湯水很少的稀飯、稠稀飯。
  • 【觳仔炱】(khok-á-te) 一種油炸小吃,先將豆芽菜、韭菜舖在鮮蠔上,再摻上一層麵粉漿,下鍋炸成圓扁形。吃時沾上醬料,口感酥脆,在彰化王功一帶最著名。
  • 【炕肉飯】(khòng-bah-pn̄g) 將白飯配上一些當令的菜餚,再加上一塊用滷料燉煮過的五花肉,為臺灣常見的飯。
  • 【礦泉水】(khòng-tsuânn-tsuí) 山泉水。富含礦物質的泉水,有些可以飲用,有些具有醫療效用。
  • 【可可仔】(khoo-khóo-ah) 可可。可可樹的種子經過烘焙、研磨後所沖泡出來的飲料,可以熱食、冷食,味道微苦回甘。借自英語。
  • 【枝仔冰】(ki-á-ping) 冰棒。在模型中倒入果汁、糖水、紅豆湯或牛奶,並插入竹枝或木條,放置在冰箱中凍結而成的棒狀冰品。
  • 【鹹魚】(kiâm-hî/kiâm-hû) 用鹽醃漬過的魚。
  • 【鹹圓仔】(kiâm-înn-á) 鹹湯圓。湯圓有時有鹹味內餡,通常煮成湯加茼蒿菜吃。
  • 【鹹焗雞】(kiâm-ko̍k-ke/kiâm-ko̍k-kue) 菜名。將鹽均勻舖在鍋底,再將雞整隻攤平在鹽上,蓋緊鍋子,用小火乾烤,待六分熟時翻面再烤。起鍋前,用蔥油沾嫩表皮再灑上胡椒粉即可。
  • 【鹹粿】(kiâm-kué/kiâm-ké) 點心。指鹹味道的粿的總稱,例如蘿蔔糕、油蔥粿等。
  • 【鹹糜】(kiâm-muê/kiâm-bê) 鹹稀飯。米飯添加一些食材熬煮成的稀飯。
  • 【鹹卵】(kiâm-nn̄g) 鹹鴨蛋。用紅土加鹽包住鴨蛋醃漬而成。通常用來搭配粥吃。例:鹹卵配糜 kiâm-nn̄g phuè muê(吃粥配鹹鴨蛋)。
  • 【鹹酸甜】(kiâm-sng-tinn) 蜜餞。一種用蜜糖浸漬成的食品。
  • 【鹹酥雞】(kiâm-soo-ke/kiâm-soo-kue) 一種小吃。將雞胸肉切小塊,再用醬油、糖、酒跟五香粉等醃漬入味,然後沾上麵粉或番薯粉在鍋中油炸至金黃色再販售。
  • 【鹹菜】(kiâm-tshài) 酸菜。將芥菜先曬軟,再加鹽用手搓揉,或用腳踩踏,把菜裡的汁液濾出,然後醃漬在容器內,等到發酵,顏色轉黃之後即可食用。
  • 【桔仔餅】(kiat-á-piánn) 桔餅。將桔仔用糖、麥芽糖等醃漬而成的傳統食品。單吃可以治咳嗽;和薑、蛋合煮可以驅寒及預防感冒。
  • 【桔仔汁】(kiat-á-tsiap) 桔子汁。金桔所榨成的汁。
  • 【金含】(kim-kâm) 一種糖果,硬如鐵石,形如彈珠,大小像桔子或酸李,顏色有綠白或紅白等相間,如果不咬破,輕輕的含在嘴裡,可以含上很長一段時間。
  • 【鹼仔粿】(kinn-á-kué/kinn-á-ké) 在用米磨成的粉中加入鹼蒸製而成黃色的糕狀食物。
  • 【鹼粽】(kinn-tsàng) 一種在糯米中摻鹼粉、鹼油而製成的粽子,呈金黃色。
  • 【薑母鴨】(kiunn-bó-ah) 選擇童身的雄性正番鴨,伴以多年生的老薑母塊莖燉煮而成的補品。
  • 【薑絲】(kiunn-si) 薑切成的細絲。
  • 【捲薰】(kńg-hun) 用煙紙將煙草捲成圓條形。
  • 【糕】(ko) 用糯米或穀類等磨粉加糖,再用糕模印成所要的樣子,將它蒸熟成糕。也有不加糖而加油和鹹配料的鹹糕。
  • 【糕仔】(ko-á) 糕點。用糯米或穀類等磨粉加糖,再用糕模印成所要的樣子,將它蒸熟成糕。通常用以做為年節祭拜的祭品。
  • 【糕仔餅】(ko-á-piánn) 糕餅、甜食。
  • 【果汁】(kó-tsiap)
  • 【貢丸】(kòng-uân) 一種食品。把整條的豬肉捶打成肉泥,加入鹽、味精等調味料後做成丸狀。一般做湯料。
  • 【瓜果】(kua-kó)
  • 【割包】(kuah-pau) 刈包。用麵粉做成扁饅頭的形狀,中間有開口,通常夾入滷肉、酸菜、花生粉等配料一起吃。或稱「虎咬豬」(hóo-kā-ti),因形狀像錢包,象徵財富,是尾牙時的應景食品。
  • 【罐頭】(kuàn-thâu) 將食品加工後裝入鋁罐或者鋅罐中,經過抽氣、殺菌、密封等過程,使其可以保持新鮮不壞。
  • 【灌腸】(kuàn-tshiâng) 香腸。將碎豬肉和配料灌入洗淨的豬腸中所製成的一種食品。
  • 【瓜子】(kue-tsí) 用西瓜、南瓜或葵花子做的零嘴,通常在過年、筵席上、看電視或親朋好友閒聊時食用。
  • 【粿仔】(kué-á/ké-á) 河粉、粄條。白米磨碎加水蒸煮,煮熟後可切成薄條加料炒食或煮食。
  • 【粿粽】(kué-tsàng/ké-tsàng) 客家粽。將糯米磨成漿壓去多餘水分,之後將炒過的餡料包入,再以粽葉包裹。閩南粽與其不同處在於用生米去蒸煮。
  • 【粿粞】(kué-tshè/ké-tshuè) 糯米磨成漿後,裝在布袋裡頭,壓上石頭把水分過濾掉,使米漿變成固體狀,可用來搓湯圓或做年糕的材料。
  • 【滾水】(kún-tsuí) 開水。煮沸的水。
  • 【臘肉】(la̍h-bah) 以鹽或醬醃漬,然後晒乾、風乾或燻乾的肉。例:過年較有人食臘肉。Kuè-nî khah ū lâng tsia̍h la̍h-bah. (過年比較有人在吃臘肉。)
  • 【粩】(láu) 一種年節食品。將芋頭加糯米蒸熟製作粿糕,再切條風乾,經油炸後,即成米果,將米果裹上麥芽糖,再黏上花生、芝麻等,便可做成各種口味。例:米粩 bí-láu、塗豆仁粩 thôo-tāu-jîn-láu(花生粩)。
  • 【李仔鹹】(lí-á-kiâm) 蜜餞、鹹李子。用李子製成的一種蜜餞。
  • 【膁肚】(liám-tóo) 魚肚肉。這個部位的肉有豐富的油質,肉質特別可口。例:魚仔的膁肚較肥較好食。Hî-á ê liám-tóo khah puî khah hó tsia̍h. (魚肚肉較肥較好吃。)
  • 【涼水】(liâng-tsuí) 清涼的飲料。例:天氣遮熱,足想欲食涼水。Thinn-khì tsiah jua̍h, tsiok siūnn-beh tsia̍h liâng-tsuí. (天氣這麼熱,很想喝冰冰涼涼的飲料。)
  • 【啉酒】(lim tsiú) 喝酒。
  • 【奶茶】(ling-tê/ni-tê)
  • 【冷盤】(líng puânn)
  • 【龍眼乾】(lîng-gíng-kuann) 龍眼乾。曬乾的龍眼果肉,也可指曬乾的龍眼(含殼),可直接食用或泡茶等。
  • 【柳丁汁】(liú-ting-tsiap) 柳丁所榨成的汁。
  • 【滷肉】(lóo-bah) 用滷汁烹煮的肉。
  • 【滷肉飯】(lóo-bah-pn̄g) 普遍常見的小吃。將紅蔥頭切碎爆香,再加入豬絞肉拌勻,後以醬油、五香粉、冰糖、胡椒粉、米酒等佐料燜煮,後加入鹽調味,即成淋料。將其淋在白飯上,即是滷肉飯。
  • 【滷味】(lóo-bī)
  • 【滷麵】(lóo-mī) 以羹湯加以芶芡的湯麵。
  • 【滷卵】(lóo-nn̄g) 滷蛋。把蛋用水煮過,去殼,加入醬油、香料等煮成褐色,就是滷蛋。
  • 【麵】(mī) 由麥子研磨成粉之後再加工而成的長條狀食品。
  • 【麵粉】(mī-hún) 用小麥磨製成的粉,通常為烘製食品的基本材料,依蛋白質含量分為高筋、中筋、低筋。
  • 【麵猴】(mī-kâu) 麵疙瘩。
  • 【麵龜】(mī-ku) 一種用麵粉作成的食品。外皮染紅,且做成像龜的形狀,一般多用來祝壽。
  • 【麵線】(mī-suànn) 麵粉製成的線狀食品。代表長壽、吉祥,常在慶祝生日及去除霉運時食用。
  • 【麵線糊】(mī-suànn-kôo) 把麵線煮熟,加入小肉塊、蛋和蝦米,勾芡成黏糊狀,用湯匙舀著吃。為鹿港著名小吃。
  • 【麵茶】(mī-tê) 將麵粉加油炒熱後,拌以細糖或芝麻粉等而成。要吃的時候加入開水,攪拌成糊狀,可當點心。
  • 【麵麶】(mī-thi) 麵筋。一種麵製的食品。麵粉調水攪拌後形成一個具有彈性的麵糰,把麵糰放置一段時間,使溼筋網狀結構形成後,再進行洗筋。洗筋是在流動水中搓洗麵糰,以把澱粉及水溶性物質洗出,剩下的蛋白質凝結成球團狀的,就是「麵麶」。
  • 【麵炙】(mī-tsià) 長條形的麵筋。類似腸子般長條形,可以分切成塊狀。
  • 【物配】(mi̍h-phuè/mn̍gh-phè) 配菜,吃飯時的下飯菜。例:暗頓有啥物物配?Àm-tǹg ū siánn-mih mi̍h-phuè? (晚上有什麼配菜?)
  • 【物食】(mi̍h-tsia̍h/mn̍gh-tsia̍h) 食物。例:賣物食 bē mi̍h-tsia̍h(販賣食用品)。
  • 【蘑菇】(môo-koo) 蕈菇類。生長在枯樹幹上,蓋小柄大,味道鮮美,可作食品,品目不一。
  • 【麻油】(muâ-iû) 用芝麻種子榨取的油,可供食用和照明。
  • 【麻粩】(muâ-láu) 麻團。一種用糯米製成的食品。內裡中空,經過油炸之後,再裹以芝麻,是節日祭拜時常用的供品。
  • 【麻糍】(muâ-tsî) 餈粑、麻糬。一種傳統的米食,做法有兩種,一種是將糯米浸泡之後磨成漿,然後將水分瀝乾,變成米胚,再把米胚蒸熟就完成了。另外一種是將糯米煮成飯之後,直接將糯米飯放入舂臼捶打,讓飯變成糊狀的飯糰。吃的時候可以沾糖粉或花生粉。
  • 【梅仔餅】(muê-á-piánn/m̂-á-piánn) 將梅實搗碎,混合香粉、甘草粉、糖等物品,將其放入直徑約五、六公分的圓形模板裡,壓縮成小圓餅,取出乾燥後,就成為「梅仔餅」。
  • 【糜飯】(muê-pn̄g/bê-pn̄g) 稀飯和乾飯,常用來泛稱三餐。例:囡仔若毋食糜飯,爸母會煩惱伊飼袂大漢。Gín-á nā m̄ tsia̍h muê-pn̄g, pē-bú ē huân-ló i tshī bē tuā-hàn. (小孩子不吃三餐,爸媽會擔心他養不大。)
  • 【糜】(muê/bê) 1.稀飯。例:我欲食糜。Guá beh tsia̍h muê. (我想吃稀飯。);番薯糜 han-tsî muê(番薯粥)。2.像稀飯一樣糊糊的東西。例:塗糜 thôo-muê(泥漿)。
  • 【黃酒】(n̂g-tsiú) 以糯米、大米或黍米加紅麴釀成的酒,因顏色偏黃,故稱黃酒。有許多種類,除名為「黃酒」者外,紹興酒亦為黃酒的一種。
  • 【五香】(ngóo-hiang) 指茴香、花椒、八角、桂皮、丁香五種香料,是烹調食物時所添加的佐料。
  • 【五加皮】(ngóo-ka-pî) 以五加樹的根部的樹皮所泡製而成的藥酒。藥性辛溫無毒,有袪風溼、強筋骨的功效,可治疝氣、腹病及陽痿。
  • 【五穀】(ngóo-kok) 泛指各種主要的穀物。普通說法以稻、小米、高梁、大麥、豆類為五穀。
  • 【糧】(niû) 1.穀類食物。例:米糧 bí-niû、糧食 niû-si̍t。2.田稅。例:完糧 uân niû(繳完田稅)。
  • 【糧食】(niû-si̍t)
  • 【糧草】(niû-tsháu) 軍中人、馬所吃的糧食與草料。例:糧草不足當然嘛輸。Niû-tsháu put tsiok tong-jiân mā su. (糧草不足當然會輸。)
  • 【卵包】(nn̄g-pau) 荷包蛋。例:伊真𠢕煎卵,卵包煎甲足媠的。I tsin gâu tsian nn̄g, nn̄g-pau tsian kah tsiok suí–ê. (他真會煎蛋,荷包蛋煎得很漂亮。)
  • 【蚵仔麵線】(ô-á-mī-suànn) 一種地方小吃,將蒸過的土黃色麵線煮成糊狀,加入裹粉略微煮過的青蚵,有時也加入大腸,是十分具有臺灣特色的美味小吃。
  • 【蚵仔煎】(ô-á-tsian) 臺灣著名的小吃。用鮮蚵加上地瓜粉,摻水攪和至濃稀適度,放進平底鍋裡和青菜、雞蛋等一起油煎。
  • 【蚵炱】(ô-te) 一種油炸的地方小吃,將鮮蠔摻上豆芽菜、韮菜,裹以麵粉漿,下鍋炸成圓扁形,吃的時候沾上醬料,酥脆可口。
  • 【烏魚子】(oo-hî-tsí/oo-hû-tsí) 臺灣南部的名產之一。取雌烏魚的卵清洗後用針將魚卵的血管刺破除去血液,然後灑少量的鹽,排在木板上輕輕壓扁,隔天曬太陽、風乾後再壓扁,乾燥五、六天後就可做成。
  • 【烏龍】(oo-liông)
  • 【烏龍茶】(oo-liông-tê) 主要產於廣東、福建、臺灣三地的半發酵茶,發酵程度達百分之六十到七十。是臺灣最早製造銷售的茶葉,在歐美頗受歡迎。南投縣鹿谷鄉凍頂山所產的凍頂烏龍茶以及新竹縣北埔鄉、峨眉鄉所產的白毫心烏龍茶(又稱椪風茶或東方美人茶)頗富盛名。
  • 【烏梅仔酒】(oo-muê-á-tsiú/oo-m̂-á-tsiú) 烏梅酒。以李子、梅子為材料釀製的酒。帶有甜味。酒精濃度為百分之十六。
  • 【烏糖】(oo-thn̂g) 黑糖。糖的一種,深褐色,可供食用。例:咱厝裡的烏糖用了矣。Lán tshù–lí ê oo-thn̂g iōng liáu–ah. (我們家裡的黑糖用完了。)
  • 【烏醋】(oo-tshòo) 黑醋。顏色呈黑色的醋。成分包括釀造醋、糖、鹽、麥芽、蔬菜、果實、香辛調味料等。
  • 【芋圓】(ōo-înn) 臺灣著名的小吃。將地瓜粉加入芋泥中製成。芋圓以滾水煮熟後,通常加入糖水之中食用。
  • 【芋粿曲】(ōo-kué-khiau/ōo-ké-khiau) 用芋頭、在來米、紅蔥頭、蝦米等,蒸製而成的一種食品。形狀如弧形而得名。
  • 【芋粿】(ōo-kué/ōo-ké) 臺灣小吃的一種。以米漿和芋頭為主要材料,蒸熟後食用。
  • 【芋泥】(ōo-nî) 把芋頭去皮蒸熟後,加入糖、油等調味料搗成泥狀而成的一種食品。
  • 【芋冰】(ōo-ping) 指用芋頭製成的冰棒或冰品,或者特指芋頭口味的冰淇淋。
  • 【排骨酥】(pâi-kut-soo) 一種食品。將小塊排骨醃過之後,再裹粉油炸即成,但通常會再加工煮成羹湯。
  • 【包仔】(pau-á) 包子。用麵皮包餡,蒸熟可吃的食品。
  • 【包種茶】(pau-tsióng-tê) 一種半醱酵茶。茶葉經烘焙製程後,以方形毛邊紙兩片內外相襯,放入茶葉四兩,包成長方形細方包,包外蓋上茶名及行號印章,此為包種茶之由來,以「文山包種茶」而聞名。
  • 【白米】(pe̍h-bí)
  • 【白滾水】(pe̍h-kún-tsuí) 不添加其他物而且經過煮沸的開水。
  • 【白麻】(pe̍h-muâ) 白芝麻。
  • 【白麻油】(pe̍h-muâ-iû) 芝麻油。用白芝麻的種子所榨取的油。
  • 【白飯】(pe̍h-pn̄g) 白米飯。
  • 【白糖】(pe̍h-thn̂g) 白砂糖。
  • 【白糖蔥】(pe̍h-thn̂g-tshang) 見【糖蔥】thn̂g-tshang 條。
  • 【白醋】(pe̍h-tshòo) 顏色透明的醋,成分包括米、酒精等。
  • 【覆菜】(phak-tshài) 梅干菜。原料是新鮮大芥菜,經日曬、鹽醃,裝在缸中倒立貯放,經長期發酵作用,使其成為獨特風味的鹹酸菜。
  • 【泡麵】(phàu-mī) 1.速食麵、方便麵。一種速食食品。用熱水沖泡即可食用。2.泡麵。例:我來泡麵予你食。Guá lâi phàu mī hōo lí tsia̍h. (我來泡麵給你吃。)
  • 【皮蛋】(phî-tàn) 用石灰、黏土、食鹽、稻殼和水混合後包裹在雞蛋或鴨蛋的表面醃製,醃製完成後蛋白呈深褐色透明,蛋黃呈墨綠色,有腥騷味。
  • 【骿條】(phiann-liâu) 里肌肉。
  • 【粕】(phoh) 指物體被壓榨過後,失去水分的殘渣。例:甘蔗粕 kam-tsià-phoh(已被榨過汁的甘蔗渣)。
  • 【豐沛】(phong-phài) 菜餚豐盛。例:今仔日的暗頓誠豐沛!Kin-á-ji̍t ê àm-tǹg tsiânn phong-phài! (今天的晚餐很豐盛!)
  • 【膨餅】(phòng-piánn) 1.一種發酵製成的餅乾,可以加開水調食。2.挨罵、碰釘子。例:我頭拄仔去食著膨餅。Guá thâu-tú-á khì tsia̍h-tio̍h phòng-piánn. (我剛才碰了釘子。)
  • 【葡萄酒】(phû-tô-tsiú) 以葡萄釀製的酒類。
  • 【配料】(phuè-liāu/phè-liāu) 佐料、配料。烹飪時或搭配菜餚的佐料。
  • 【配頭】(phuè-thâu/phè-thâu) 配料。烹煮食物時所用的配菜。
  • 【扁食】(pián-si̍t) 餛飩、抄手。一種用麵粉做成薄皮,內包肉餡,煮熟後可食用的食品。
  • 【便飯】(piān-pn̄g) 1.日常吃的飯食。2.現成的飯菜。
  • 【便當】(piān-tong) 用飯盒裝的飯菜。源自日語。例:你有紮便當無?Lí ū tsah piān-tong–bô? (你帶飯盒了嗎?)
  • 【便菜】(piān-tshài) 1.平常吃的家常菜。2.現成的菜肴。
  • 【便菜飯】(piān-tshài-pn̄g) 便飯、家常飯。
  • 【餅幼仔】(piánn-iù-á) 餅屑。例:桌頂毋通留餅幼仔,會唌狗蟻。Toh-tíng m̄-thang lâu piánn-iù-á, ē siânn káu-hiā. (桌上不要留餅屑,會引來螞蟻。)
  • 【冰枝】(ping-ki) 冰棒。在模型中倒入各式各樣的材料,並插入竹條或木條,放在冷凍庫中,凍結成的棒狀冰品。
  • 【冰淇淋】(ping-kî-lîm)
  • 【冰糖】(ping-thn̂g) 用精糖濃液煮製而成的塊狀食糖,多為白色透明的結晶體。
  • 【飯】(pn̄g) 煮熟的米。例:白飯 pe̍h-pn̄g(白米飯)、食飯 tsia̍h-pn̄g(吃飯)。
  • 【飯疕】(pn̄g-phí) 鍋巴。煮米飯時黏在鍋底的一層微焦的飯。例:飯疕搵糖是較早的囡仔放學轉來上好的點心。Pn̄g-phí ùn thn̂g sī khah-tsá ê gín-á pàng-o̍h tńg–lâi siōng hó ê tiám-sim. (鍋巴沾糖吃是以前小孩放學回家後最好的點心。)
  • 【飯湯】(pn̄g-thng) 湯泡飯、湯飯。將清湯汁淋在白米飯上,再用火煮到沸騰,但是飯粒仍保持完整的一種簡便餐點。
  • 【飯菜】(pn̄g-tshài) 食物。米飯和菜餚,主食和副食的合稱。例:我來去攢飯菜。Guá lâi-khì tshuân pn̄g-tshài. (我去準備食物。)
  • 【飯丸】(pn̄g-uân) 飯糰。將糯米飯作成糰狀,內包油條、肉鬆、蘿蔔乾或糖、花生粉等的餐點。
  • 【噗薰】(pok-hun) 抽煙。例:毋成囝會學人噗薰。M̄-tsiânn-kiánn ē o̍h lâng pok-hun. (不良少年會學人家抽煙。)
  • 【磅米芳】(pōng-bí-phang) 爆米花。先將米放進一種特殊加熱器,下面升炭火加熱,裡面的米粒會急速膨脹,過一段時間,把加熱器打開,此時會發出砰的一聲巨響,同時冒出許多白煙。隨後再加入糖漿使其黏合,再切成塊狀食用。
  • 【脯】(póo) 1.乾製或醃製而成的脫水食品。例:菜脯 tshài-póo(蘿蔔乾)、魚脯 hî-póo(小魚乾)。2.乾癟。枯乾而沒有水分。例:柑仔脯去矣。Kam-á póo–khì–ah. (橘子乾癟掉了。);脯脯無湯 póo-póo bô thng(乾乾的沒有水分)。
  • 【酺】(pôo) 1.含有大量活微生物及酶類糖化發酵劑。例:豆酺 tāu-pôo(豆麴)、酒酺 tsiú-pôo(酒麴)。2.製作湯圓時,將糯米團「粞」(tshè),取一小塊先蒸熟,便成為像「粿」(kué)一樣且具有黏性的「酺」(pôo),再將它揉入「粞」(tshè)當中使其均勻,就可以用來搓成湯圓。例:粿酺 kué-pôo。
  • 【半天筍】(puàn-thian-sún) 檳榔的嫩莖,可供食用。
  • 【半生熟】(puànn-tshenn-si̍k/puànn-tshinn-si̍k) 半生不熟。形容食物煮得不夠熟透。例:這盤雞肉半生熟,毋通食。Tsit puânn ke-bah puànn tshenn si̍k, m̄-thang tsia̍h. (這盤雞肉半生不熟,不要吃。)
  • 【半精白】(puànn-tsiann-pe̍h) 半肥半瘦的肉。例:阮阿母上愛用半精白的肉落去滷。Guán a-bú siōng ài īng puànn-tsiann-pe̍h ê bah lo̍h khì lóo. (我媽媽最喜歡用半肥半瘦的肉下去滷。)
  • 【沙拉油】(sa-lá-iû) 一種由植物種子精煉而成的食用油。
  • 【沙茶】(sa-te) 1.用扁魚、蒜酥、麻粉和各種香料調製而成的一種調味料。多用於吃火鍋時的沾醬。2.一種由沙茶及椰油為作料的烤肉醬,流行於南洋一帶,在臺灣是指沙茶醬。源自馬來語。
  • 【三層肉】(sam-tsân-bah) 五花肉。指肥瘦夾雜的豬肉。例:這過買的三層肉真好食。Tsit-kuè bé–ê sam-tsân-bah tsin hó-tsia̍h. (這次買的五花肉真好吃。)
  • 【山珍海味】(san-tin-hái-bī) 山中和海中所生產的各式各樣的珍貴食品。例:𪜶兜是好額人,逐頓食的攏是山珍海味。In tau sī hó-gia̍h-lâng, ta̍k tǹg tsia̍h–ê lóng sī san-tin-hái-bī. (他們家是有錢人,每餐都吃山珍海味。)
  • 【三頓】(sann tǹg) 三餐。例:時機遐䆀,三頓若顧會齊勻就誠佳哉矣。Sî-ki hiah bái, sann tǹg nā kòo ē tsiâu-ûn tō tsiânn ka-tsài–ah. (景氣這麼差,三餐能溫飽就很慶幸了。)
  • 【西餐】(se-tshan)
  • 【生菇】(senn-koo/sinn-koo) 發霉。例:彼塊餅生菇矣,毋通食!Hit tè piánn senn-koo–ah, m̄-thang tsia̍h! (那塊餅乾發霉了,不要吃!)
  • 【四秀仔】(sì-siù-á) 零食、零嘴。例:你去買一寡四秀仔來啖糝一下。Lí khì bé tsi̍t kuá sì-siù-á lâi tām-sám–tsi̍t-ē. (你去買一些零食來吃吃。)
  • 【宵夜】(siau-iā) 夜間的點心。
  • 【紹興酒】(siāu-hing-tsiú) 產於浙江紹興縣的黃酒,有糯米製和黃米製兩種。新製的酒辛烈無香味,貯藏數月後,則變成芳香醇美。陳年紹興酒是經過五年的儲藏,風味更香醇。
  • 【成份】(sîng-hūn)
  • 【燒肉】(sio-bah) 先油炸再以湯汁燒煮而成的肉。
  • 【燒酒】(sio-tsiú) 酒。
  • 【燒酒螺】(sio-tsiú-lê) 軟體動物。一種體型很小的螺。經常以醬油、酒、辣椒等材料醃製,在臺灣的許多觀光景點常有攤販販售,因大量捕撈,臺灣原產的燒酒螺已日漸稀少。
  • 【食物】(si̍t-bu̍t) 泛指吃的東西。例:食物一定愛清氣,才有衛生。Si̍t-bu̍t it-tīng ài tshing-khì, tsiah ū uē-sing. (吃的東西一定要乾淨,才衛生。)
  • 【食品】(si̍t-phín) 指可以供食用的物品。
  • 【食材】(si̍t-tsâi)
  • 【收泔】(siu-ám) 利用開大火或靜置的方式,將稀飯中的水分減少。
  • 【酸筍】(sng-sún) 竹筍經由發酵、曬乾等過程,製成帶有酸味口感的「酸筍」。
  • 【宋米仔】(sòng-bí-á) 指小蝦乾。由呂宋進口的蝦米,故名。
  • 【四神湯】(sù-sîn-thng) 以淮山(山藥的一種)、蓮子、伏苓、芡實四種中藥材,加上薏仁、豬小腸等熬煮而成的湯品,性溫和滋補,營養美味。
  • 【鯊魚煙】(sua-hî-ian/sua-hû-ian) 將鯊魚煙薰製成的食品。
  • 【蒜茸】(suàn-jiông/suàn-liông) 蒜泥。將大蒜去皮磨碎而成的調味料,加入醬油調和之後,可用來做沾醬。
  • 【筍乾】(sún-kuann) 將竹筍煮熟後,先裝桶壓實,再取出晒乾而製成的食品。
  • 【筍絲】(sún-si) 切成絲狀的竹筍。
  • 【焦料】(ta-liāu) 指乾燥處理過的食品,如魷魚、香菇、木耳等。
  • 【冬瓜茶】(tang-kue-tê) 用冬瓜和冰糖熬成的飲料,具有生津止渴、解熱的作用,是臺灣地區夏天常見的甜味飲料。
  • 【冬菜】(tang-tshài) 經過曬乾、加蒜、鹽漬的山東白菜,可以供烹飪煮食用。例:阮阿媽誠愛煮冬菜鴨。Guán a-má tsiânn ài tsú tang-tshài ah. (我奶奶很喜歡煮冬菜鴨肉。)
  • 【筒仔米糕】(tâng-á-bí-ko) 竹筒米糕。著名的臺灣小吃。將米糕放在切成杯狀的竹筒中蒸煮,會有竹子的香氣,十分美味,現多已改用金屬杯子來蒸煮。
  • 【擔仔麵】(tànn-á-mī) 一種臺南小吃。以油麵加上少許由沙鍋燉出的肉燥而成。因為早期是以擔子挑著沿街販賣,所以稱為「擔仔麵」。
  • 【豆餡】(tāu-ānn) 把豆子煮熟搗爛後,加入糖、油等調味料所做成的食品,經常用來做糕餅點心的餡。例:鋟鋟嚵,紅龜包豆餡。公仔食,婆仔罵。公仔攑扁擔,婆仔喝毋敢。Tshím-tshím-tshànn, âng-ku pau tāu-ānn. Kong–á tsia̍h, pô–á mā. Kong–á gia̍h pín-tann, pô–á huah m̄ kánn. (鐃鈸叮噹響,紅龜粿包豆沙餡。老公公吃,老婆婆罵。老公公舉起扁擔,老婆婆喊救命不敢。摘自蘆洲兒歌。)
  • 【豆腐】(tāu-hū) 黃豆磨成豆汁之後,再加工製成的食品。例:豆腐豉鹽來煎真好食。Tāu-hū sīnn iâm lâi tsian tsin hó tsia̍h. (豆腐醃鹽來煎很好吃。)
  • 【豆花】(tāu-hue) 在豆漿中加入少量的鹽滷或石膏,使能凝結成比豆腐還嫩的食品。通常加糖水和花生,當作甜食。
  • 【豆油】(tāu-iû) 醬油。用黃豆、鹽等發酵製成的黑色液體調味品。例:搵豆油 ùn tāu-iû(沾醬油)。
  • 【豆油膏】(tāu-iû-ko) 醬油膏。
  • 【豆乳】(tāu-jú/tāu-lú) 豆腐乳。閩南地區常見的一種傳統醃製食品,以豆腐醃製、發酵後食用,口味柔軟甘醇。
  • 【豆鹹】(tāu-kiâm) 豆腐乳。
  • 【豆乾】(tāu-kuann) 豆腐乾。例:阮阿公上愛食豆乾。Guán a-kong siōng ài tsia̍h tāu-kuann. (我爺爺最喜歡吃豆干。)
  • 【豆乾糋】(tāu-kuann-tsìnn) 油炸過的豆腐,即油豆腐。
  • 【豆奶】(tāu-ling/tāu-ni) 豆漿。以黃豆磨成的漿汁。例:伊逐工透早攏愛食包仔配豆奶。I ta̍k kang thàu-tsá lóng ài tsia̍h pau-á phuè tāu-ling. (他每天一大早都要吃包子配豆漿。)
  • 【豆皮】(tāu-phuê/tāu-phê) 豆腐皮。
  • 【豆酺】(tāu-pôo) 豆麴。把黃豆或黑豆浸在水中泡透,然後蒸熟或煮熟,經過最後的發酵即完成。再加工便可製成醬油或味噌。
  • 【豆沙】(tāu-se) 將豆子煮熟搗成泥狀,再添加糖、油等佐料所製成的食品,常用作糕餅的餡。
  • 【豆豉】(tāu-sīnn) 食品。把黃豆或黑豆泡透煮熟後,經過發酵而製成。可當菜肴的調味料。
  • 【豆簽】(tāu-tshiam) 用綠豆、豇豆磨成粉後,再加工製成的麵條形食品。
  • 【豆醬】(tāu-tsiùnn) 味噌。用黃豆發酵所製成的醬。
  • 【豆醬湯】(tāu-tsiùnn-thng) 日本味噌湯。一種以豆腐、柴魚、味噌等為材料的湯。
  • 【茶仔油】(tê-á-iû) 茶油。油茶或紅花油茶種子榨取的油。可供食用,亦可作工業用。
  • 【茶米】(tê-bí) 茶葉。例:茶米茶 tê-bí-tê(茶葉泡的茶)。
  • 【茶葉】(tê-hio̍h) 茶樹的嫩葉,焙乾後可用來沖泡飲用,種類繁多。自清末以來就是臺灣的重要出口商品。
  • 【茶油】(tê-iû) 由茶籽榨出的油。
  • 【茶包】(tê-pau)
  • 【茶心】(tê-sim) 茶葉。茶的嫩葉,用火烘烤乾之後,可加熱水沖泡飲用。可依製造方法中的發酵程度、烘焙程度等加以區分,也可依照氣候季節來區分,如春茶、冬茶等。
  • 【茶心茶】(tê-sim-tê) 用茶葉泡的茶。主要是為了和「麥仔茶」(be̍h-á-tê)做區分。
  • 【茶滓】(tê-tái) 沉澱在容器邊緣或底部的茶垢。
  • 【太白粉】(thài-pe̍h-hún) 將樹薯或玉米磨碎並乾燥成粉狀,於烹調時用作勾芡用。
  • 【太白酒】(thài-pe̍h-tsiú) 1.相傳為李白所愛喝的酒,用高粱和豌豆等原料做成,主要產在四川省萬縣,臺灣的太白酒以澱粉為釀造原料,主要生產地為埔里酒廠。2.番薯酒。用番薯澱粉做的酒。
  • 【桶筍】(tháng-sún) 將桂竹筍去殼、蒸煮三十分鐘殺青,然後放在馬口鐵製成的桶子內封蓋貯存,可以保持桂竹筍原味及鮮度,並可以長久存置販賣。有特殊的香酸味。
  • 【斟酒】(thîn tsiú) 斟酒、倒酒。例:斟酒愛細膩,毋通斟傷滇。Thîn tsiú ài sè-jī, m̄-thang thîn siunn tīnn. (斟酒要小心點,不要倒太滿。)
  • 【糖】(thn̂g) 1.糖類。例:白糖 pe̍h-thn̂g、角糖 kak-thn̂g(方糖)。2.泛指用糖製成的東西。例:冬瓜糖 tang-kue-thn̂g、塗豆糖 thôo-tāu-thn̂g(花生糖)。
  • 【糖粉】(thn̂g-hún) 粉末狀的細糖。
  • 【糖含仔】(thn̂g-kâm-á) 一種含在嘴裡的小糖球。
  • 【糖膏】(thn̂g-ko) 糖漿。糖水被濃縮成濃稠狀。
  • 【糖霜】(thn̂g-sng) 冰糖。一種精製而成的白色半透明結晶糖。
  • 【糖蔥】(thn̂g-tshang) 一種古早的小吃,用特選白糖,加一點檸檬,即可拉出延展性極高的黏糖膠,風乾變硬後再將其切成段,即可食用。
  • 【糖水】(thn̂g-tsuí) 將糖溶解在水中所製成的溶液,可以搭配其他食品成為甜味飲料。
  • 【塗豆油】(thôo-tāu-iû) 花生油。用花生米榨的油,可供食用、燃燈,所含的脂肪比較多,可以製成肥皂和作為肌肉注射劑的溶媒。
  • 【塗豆糖】(thôo-tāu-thn̂g) 花生糖。
  • 【豬跤箍】(ti-kha-khoo/tu-kha-khoo) 指切成塊狀的豬腳。
  • 【豬菜】(ti-tshài/tu-tshài) 番薯藤。通常連葉帶藤切成小段拿來餵食豬隻。
  • 【點心】(tiám-sim) 有別於正餐所吃的食物,如糕餅類、小吃等。例:食點心 tsia̍h tiám-sim(吃點心)。
  • 【鼎疕】(tiánn-phí) 鍋巴。煮飯時黏結在鍋底上的一層燒焦米飯,通常呈微黃或黑色。
  • 【鼎邊趖】(tiánn-pinn-sô) 一種小吃。以麵糊在熱鍋上急敷,隨即將薄糊取上,切成長條狀,再加入蔥、薑、魷魚、香菇、金針、肉等煮熟即成。
  • 【陳皮】(tîn-phî)
  • 【甜粿】(tinn-kué/tinn-ké) 甜年糕。
  • 【甜路】(tinn-lōo) 甜品、甜食。甜味點心的總稱。
  • 【甜茶】(tinn-tê) 加了糖的茶,通常是指訂婚或結婚時,用來招待客人的飲料。
  • 【甜湯】(tinn-thng) 製成湯狀的甜食。
  • 【中晝飯】(tiong-tàu-pn̄g) 中餐、午飯。例:中晝飯食飽就好歇睏,毋通閣咧外口四界趖。Tiong-tàu-pn̄g tsia̍h-pá tō hó hioh-khùn, m̄-thang koh teh guā-kháu sì-kè-sô. (午飯吃飽了就該休息,不要又在外面到處閒晃。)
  • 【中晝頓】(tiong-tàu-tǹg) 午餐、午飯。例:你敢有食中晝頓?Lí kám ū tsia̍h tiong-tàu-tǹg? (你有沒有吃午餐?)
  • 【早起頓】(tsá-khí-tǹg) 早餐、早飯。例:早起頓愛食,才有體力。Tsá-khí-tǹg ài tsia̍h, tsiah ū thé-la̍t. (早餐要吃,才會有體力。)
  • 【早頓】(tsá-tǹg) 早餐。例:你有食早頓無?Lí ū tsia̍h tsá-tǹg–bô? (你吃早餐了嗎?)
  • 【早齋】(tsá-tsai) 早上吃素。例:勸人做好代,較贏食早齋。Khǹg lâng tsò hó-tāi, khah iânn tsia̍h tsá-tsai. (勸人做好事,勝過吃早齋。強調積功德要重實質而非形式。)
  • 【榨菜】(tsà-tshài) 將變種芥菜膨大成瘤狀的莖,加辣椒、香料等醃製成硬脆的食品。以大陸四川涪陵所生產的最有名。
  • 【柴魚】(tshâ-hî/tshâ-hû) 鰹魚乾。將鰹魚除去內臟後蒸熟,再用慢火烘烤成堅硬薰黃的魚乾,然後刨成薄片。因形狀和顏色像柴,所以稱為「柴魚」。
  • 【菜尾】(tshài-bué/tshài-bé) 殘羹、剩菜。多指喜宴中大家吃不完所剩下的菜餚。
  • 【菜燕】(tshài-iàn) 洋菜、洋粉。由石花菜或龍鬚菜等紅藻體內抽出來的膠狀物質,可用於製造布丁、羊羹等食品。
  • 【菜油】(tshài-iû) 利用油菜的種子所壓榨出來的食用油。
  • 【菜包】(tshài-pau) 用豬肉、蝦仁、香菇及蘿蔔絲等為內餡,再用糯米糰包成橢圓形,放在棕葉上用蒸籠蒸。使用的時節有春節、元宵節、清明節、冬至等。
  • 【菜配】(tshài-phuè/tshài-phè) 菜肴。
  • 【菜脯】(tshài-póo) 蘿蔔乾。蘿蔔切條晾晒,等到稍微柔軟後,再用鹽和香料搓拌的加工食品。
  • 【菜脯米】(tshài-póo-bí) 蘿蔔刨成籤絲的形狀,再曬乾而成的蘿蔔乾,通常加味烹調後做為內餡使用。
  • 【菜脯簽】(tshài-póo-tshiam) 將蘿蔔切割成又細又短的條狀物,再加以曬乾而成的食物。
  • 【菜色】(tshài-sik)
  • 【菜頭粿】(tshài-thâu-kué/tshài-thâu-ké) 蘿蔔糕。在來米漿拌入炒過的蘿蔔絲、蝦米等配料,蒸製而成的食品。
  • 【菜湯】(tshài-thng) 菜餚的湯汁。
  • 【菜子油】(tshài-tsí-iû) 利用油菜的種子所壓榨出來的食用油。
  • 【餐飲】(tshan-ím)
  • 【餐點】(tshan-tiám)
  • 【臭豆腐】(tshàu-tāu-hū) 一種食品。用豆腐醃製,再以石灰封藏於缸內。因發酵後會有臭味,所以稱為「臭豆腐」。其獨特的風味,加上油炸或蒸滷,而成為很受喜愛的小吃。
  • 【脆柿】(tshè-khī) 脆柿子。將摘取下來的柿子經過脫澀處理後的柿子,口感香脆甜美,營養價值高。
  • 【粞】(tshè/tshuè) 去水的糯米團。糯米浸泡後磨成漿,裝入布袋中,上放石塊或木棍壓一段時間,使其排去水分成糯米塊,可用來做粿、湯圓等。例:粿粞 kué-tshè、米粞 bí-tshè。
  • 【生菜】(tshenn-tshài/tshinn-tshài) 未經烹煮過,但可食用的青菜。
  • 【腥臊】(tshenn-tshau/tshe-tshau) 指菜色豐盛。例:敢是有人客欲來?下暗哪會煮甲遮爾仔腥臊?Kám-sī ū lâng-kheh beh lâi? e-àm ná ē tsú kah tsiah-nī-á tshenn-tshau? (難道是有客人要來?晚上怎麼煮得這麼豐盛?)
  • 【青草仔茶】(tshenn-tsháu-á-tê/tshinn-tsháu-á-tê) 泛指用草藥熬煮而成的飲料。清涼退火。
  • 【鼠麴粿】(tshí-khak-kué/tshú-khak-ké) 一種鹹龜粿,用糯米粿皮,內摻曬乾磨碎的鼠麴草,呈墨綠色或黑褐色,內可包甜、鹹餡料,如碎豬肉、蝦米、蘿蔔絲乾、南瓜等。通常用於祭祖、掃墓、中元普渡。
  • 【飼料】(tshī-liāu) 餵養動物的食物。
  • 【赤肉】(tshiah-bah) 瘦肉、精肉。見【精肉】tsiann-bah 條。
  • 【赤砂】(tshiah-sua) 二砂。赤色砂糖簡稱。甘蔗經壓榨、去雜質結晶而成,顏色微黃。可用作家庭調味,或是食品加工用糖。
  • 【摵仔麵】(tshi̍k-á-mī) 一種臺灣傳統麵食。利用類似竹籠的撈麵用具,在熱湯中上下搖晃抖動,待煮熟後,再加上湯頭和佐料而成。
  • 【凊糜】(tshìn-muê/tshìn-bê) 冷掉的稀飯。
  • 【凊飯】(tshìn-pn̄g) 冷飯、隔夜飯。例:你去提凊飯來炒。Lí khì the̍h tshìn-pn̄g lâi tshá. (你去拿冷飯來炒飯。)
  • 【清糜】(tshing-muê/tshing-bê) 稀飯、粥。
  • 【清酒】(tshing-tsiú) 1.醇酒。乾淨純正的酒。2.一種用米釀造的日本酒。例:日本清酒 Ji̍t-pún tshing-tsiú。
  • 【手路菜】(tshiú-lōo-tshài) 拿手好菜。例:這是阮阿母的手路菜。Tse sī guán a-bú ê tshiú-lōo-tshài. (這是我媽媽的拿手好菜。)
  • 【樹奶糖】(tshiū-ling-thn̂g/tshiū-ni-thn̂g) 口香糖。一種可以咀嚼,不可吞食的膠質休閒食品。
  • 【臊菜】(tsho-tshài) 葷菜。泛指肉類或含有辛辣刺激味道的食品、青菜如蔥、蒜、韭菜等。
  • 【草橄欖】(tshó-kan-ná) 用甘草醃製的橄欖。
  • 【粗菜便飯】(tshoo-tshài piān-pn̄g) 家常便飯、粗茶淡飯。多為請客時自謙的說法。例:攏是一寡粗菜便飯,你毋通棄嫌。Lóng sī tsi̍t-kuá tshoo-tshài piān-pn̄g, lí m̄-thang khì-hiâm. (都是一些家常便飯,請勿嫌棄。)
  • 【寸棗】(tshùn-tsó) 寸棗。一種中式油炸點心。在過年時,常和「冬瓜糖」(tang-kue-thn̂g)、「生仁」(sing-jîn)、「糕仔」(ko-á)等混在一起成為點心拼盤。
  • 【食薰】(tsia̍h-hun) 抽煙、吸煙。例:食薰對身體無好。Tsia̍h-hun tuì sin-thé bô hó. (抽煙對身體不好。)
  • 【煎餅】(tsian-piánn)
  • 【精肉】(tsiann-bah) 瘦肉。例:阮兜的人攏較愛食精肉。Guán tau ê lâng lóng khah ài tsia̍h tsiann-bah. (我們家的人都比較喜歡吃瘦肉。)
  • 【正頓】(tsiànn-tǹg) 正餐、三餐。定時所吃的早、中、晚三餐。
  • 【浸柿】(tsìm-khī) 浸泡石灰水去澀處理過的柿子。
  • 【酒】(tsiú) 用米、麥之類的穀物或水果等原料,經過發酵釀製而成,含有酒精的刺激性飲料。
  • 【酒母】(tsiú-bú) 酒麴。釀酒用的麴。
  • 【酒配】(tsiú-phuè/tsiú-phè) 下酒菜、酒菜。喝酒時用來配酒的小菜,如豆乾、海帶等。
  • 【醬】(tsiùnn) 1.以各種食材做成的,如泥狀般的調味品。例:豆醬 tāu-tsiùnn(用豆、麥、米等蒸熟,經過曝曬、發酵,加研製成的調味品或其醃漬品。)、醬菜 tsiùnn-tshài、醬瓜仔 tsiùnn-kue-á。2.剁碎製成的泥狀食物或調味料。例:肉醬 bah-tsiùnn、番薑仔醬 huan-kiunn-á-tsiùnn(辣椒醬)。3.像沾上醬一樣弄髒。例:醬甲規領衫攏烏去。Tsiùnn kah kui niá sann lóng oo–khì. (搞得整件衣服都黑掉了。) 4.像醬般軟而黏。例:落雨了後,田岸路醬醬醬。Lo̍h-hōo liáu-āu, tshân-huānn-lōo tsiùnn-tsiùnn-tsiùnn. (下雨之後,田埂像醬般軟而黏。)
  • 【醬瓜仔】(tsiùnn-kue-á) 用醬醃漬的瓜類食品。例:醬瓜仔配糜真好食,毋過毋好食傷濟。Tsiùnn-kue-á phuè muê tsin hó-tsia̍h, m̄-koh m̄-hó-tsia̍h siunn tsē. (醬瓜配稀飯很好吃,不過不要吃太多。)
  • 【珠螺膎】(tsu-lê-kê/tsu-lê-kuê) 醃鹹螺。將珠螺用鹽等調味料醃漬起來,可當作小菜,是鹿港的名產。
  • 【主食】(tsú-si̍t)
  • 【主菜】(tsú-tshài)
  • 【水薰吹】(tsuí-hun-tshue/tsuí-hun-tshe) 水煙袋、水煙管。吸水煙的器具,以銅製成,下部有盛水的筒子,筒端有管可裝填菸絲,另外有長直管,是吸煙的口。
  • 【水餃】(tsuí-kiáu) 餃子。以薄麵皮包餡,用水煮熟食用的傳統食品。
  • 【秫米飯】(tsu̍t-bí-pn̄g) 糯米飯。
  • 【大麵】(tuā-mī) 麵條。
  • 【大麻】(tuā-muâ)
  • 【碗粿】(uánn-kué/uánn-ké) 一種民間小吃。將在來米製成的粉與開水攪拌均勻,加入豬油、香菇、豬絞肉、紅蔥頭、蝦米等餡料裝在碗裡,再將這些碗,放進鍋裡蒸製而成。

飲食行為

  • 【壓味】(ah-bī) 調味去腥。例:煮魚仔湯愛用燒酒壓味。Tsú hî á thng ài īng sio-tsiú ah-bī. (煮魚湯要用酒去腥。)
  • 【醃】(am) 用鹽、浸漬食物。例:醃瓜 am-kue。
  • 【醃缸】(am-kng) 用來醃製食物的陶製缸。
  • 【紅燒】(âng-sio) 一種烹調方式。先將食材用油炒或炸過,再加入醬油等調味料,和少許的水,燜熟,至食物呈紅黑色即可。
  • 【遏泔】(at-ám) 以湯瓢壓住米粒或湯料,倒出湯汁。
  • 【㴘】(bāu) 用熱水燙熱。例:㴘的無好食。Bāu–ê bô hó tsia̍h. (用熱水燙的不好吃。);㴘麵 bāu mī(用熱水燙煮過又涼掉的麵)。
  • 【㴘麵】(bāu mī) 用熱水燙煮過又涼掉的麵。
  • 【微波】(bî-pho)
  • 【燜】(būn) 一種烹飪的方法,將食物置於容器中,放水在外鍋,加封蓋後以慢火悶煮。例:燜油飯 būn iû-pn̄g。
  • 【燜飯】(būn-pn̄g) 以慢火來燜將煮熟的飯。
  • 【呃】(eh) 嗝。因噎氣或吃太飽,使胃中氣體從口中逆出而發出聲音。例:拍呃 phah-eh(打嗝)、飽呃 pá-eh(飽嗝)。
  • 【攑箸】(gia̍h tī/gia̍h tū) 舉箸。拿起筷子。例:攑箸食飯 gia̍h tī tsia̍h-pn̄g(拿筷子吃飯)。
  • 【熬】(gô) 用小火慢慢烹煮食物。例:熬糖膏 gô thn̂g-ko(熬糖漿)。
  • 【餓】(gō) 肚子空,想進食的感覺。例:一頓無食,餓袂死。Tsi̍t tǹg bô tsia̍h, gō bē sí. (一餐沒吃,不會餓死。)
  • 【烘】(hang) 1.用火燒烤。例:烘肉 hang-bah(烤肉)。2.藉火取暖。例:烘火 hang-hué(烤火)。3.藉助外來的熱源把帶有水分的物品烤乾。例:共衫仔烘予伊焦。Kā sann-á hang hōo i ta. (把衣服烘乾。) 4.輕微發燒。多重疊使用。例:囡仔摸著烘烘,可能欲感冒矣。Gín-á bong tio̍h hang-hang, khó-lîng beh kám-mōo–ah. (小孩子感覺在發燒,可能快要感冒了。)
  • 【欱】(hap) 1.大口吃東西、吞東西、咬東西。例:伊一喙就共肉欱落去。I tsi̍t tshuì tō kā bah hap–lo̍h-khì. (他一口就把肉給吞了下去。) 吞2.用雙手合掌捕捉,或是將碗、缽類的物品倒扣、蓋住東西。例:我用手欱著一隻蝶仔。Guá īng tshiú hap tio̍h tsi̍t tsiah ia̍h-á. (我用手撲到一隻蝴蝶。) 3.引申為把人撲倒、吃得死死的。例:伊一下開喙就欲共人欱死。I tsi̍t ē khui-tshuì tō beh kā lâng hap–sí. (他一開口就要壓過別人。);欱予伊倒。Hap hōo i tó. (撲倒他。)
  • 【享用】(hiáng-iōng)
  • 【興酒】(hìng tsiú) 好酒。喜歡喝酒。例:伊足興酒的,較無興跋。I tsiok hìng tsiú–ê, khah bô hìng pua̍h. (他很喜歡喝酒,比較不喜歡賭博。)
  • 【翕豆菜】(hip tāu-tshài) 悶製豆牙菜,指將豆子泡水後,用東西蓋住以保持溫度,使豆子發芽。
  • 【好喙斗】(hó-tshuì-táu) 形容不挑食,什麼都吃。例:這个囡仔真好喙斗。Tsit ê gín-á tsin hó-tshuì-táu. (這個小孩不挑食。)
  • 【扞鼎灶】(huānn-tiánn-tsàu) 掌灶、掌廚。例:阮兜是阮阿爸咧扞鼎灶。Guán tau sī guán a-pah teh huānn-tiánn-tsàu. (我家是我爸爸在掌廚。)
  • 【囫】(hut) 狼吞虎嚥。例:伊枵甲囫三碗公飯。I iau kah hut sann uánn-kong pn̄g. (他餓得吞下三大碗飯。)
  • 【枵】(iau) 餓。例:我腹肚枵矣。Guá pak-tóo iau–ah. (我肚子餓了。)
  • 【枵鬼】(iau-kuí) 嘴饞。以餓鬼、貪吃鬼來形容人貪嘴好吃。例:伊實在有夠枵鬼,看著啥就想欲食。I si̍t-tsāi ū-kàu iau-kuí, khuànn tio̍h siánn tō siūnn beh tsia̍h. (他實在是貪吃到極點了,看到什麼都想吃。);枵鬼囡仔 iau-kuí gín-á(小餓鬼、貪吃的小孩)。
  • 【枵饞】(iau-sâi) 貪吃、嘴饞。例:你莫遮爾枵饞,一支喙食無歇睏。Lí mài tsiah-nī iau-sâi, tsi̍t ki tshuì tsia̍h bô hioh-khùn. (你不要這麼嘴饞,一張嘴吃不停。)
  • 【飲】(ím) 喝。例:飲料 ím-liāu、飲食 ím-si̍t。
  • 【飲用】(ím-iōng)
  • 【飲食】(ím-si̍t)
  • 【油煙】(iû-ian)
  • 【咬喙】(kā-tshuì) 指吃了尚未成熟的水果,例如香蕉或是柿子,嘴裡有一種澀澀的感覺。例:柿仔若猶未熟,食著會咬喙。Khī-á nā iáu-buē si̍k, tsia̍h tio̍h ē kā-tshuì. (若是吃了還沒成熟的柿子,嘴巴會澀澀的。)
  • 【佮喙】(kah-tshuì) 合胃口。適合自己個人的飲食習慣。例:日本料理我較食都袂佮喙。Ji̍t-pún liāu-lí guá khah tsia̍h to bē kah-tshuì. (日本料理我再怎麼吃都不合胃口。)
  • 【改薰】(kái-hun) 戒菸。例:為著身體健康,你上好改薰。Uī-tio̍h sin-thé kiān-khong, lí siōng-hó kái-hun. (為了身體健康,你最好戒菸。)
  • 【改酒】(kái-tsiú) 戒酒。禁絕飲酒。例:伊改酒了後,人加真有精神。I kái-tsiú liáu-āu, lâng ke tsin ū tsing-sîn. (他戒酒以後,人較有精神了。)
  • 【解酒】(kái-tsiú) 醒酒。消解酒醉的狀態。例:我已經泡一杯厚茶欲予你解酒。Guá í-king phàu tsi̍t pue kāu tê beh hōo lí kái-tsiú. (我已經泡一杯濃茶來給你解酒。)
  • 【膎】(kê/kuê) 以鹽醃製的魚蝦、肉類。例:蝦膎 hê-kê(醃製的蝦子)、鹹膎 kiâm-kê(醃漬海產)、珠螺膎 tsu-lê-kê(醃鹹螺)。
  • 【哽】(kénn) 被食物或小骨頭卡住喉嚨。例:伊予魚刺哽著。I hōo hî-tshì kénn–tio̍h. (他被魚刺哽住了。)
  • 【哽著】(kénn-tio̍h) 哽到、噎到。喉嚨被噎到。語氣完結時唸作kénn–tio̍h。例:嚨喉去予魚刺哽著。Nâ-âu khì hōo hî-tshì kénn–tio̍h. (喉嚨被魚刺哽到。)
  • 【開動】(khai-tōng)
  • 【牽粉】(khan-hún) 勾芡。烹飪菜餚時,將芡粉用水調勻,加入菜中,使成濃稠狀。
  • 【牽羹】(khan-kenn/khan-kinn) 勾芡。烹飪菜餚時,將芡粉用水調勻,加入菜中,使成濃稠狀。
  • 【空腹】(khang-pak) 空著肚子,沒有進食。例:這種藥仔愛空腹的時食。Tsit tsióng io̍h-á ài khang-pak ê sî tsia̍h. (這種藥要空著肚子食用。)
  • 【剾皮】(khau phuê/khau phê) 用鉋刀刨去表皮。
  • 【口味】(kháu-bī)
  • 【起火】(khí-hué/khí-hé) 生火。使柴、煤炭物品等燃燒起來。例:阮欲開始起火來烘肉矣。Guán beh khai-sí khí-hué lâi hang bah–ah. (我們要開始生火烤肉了。)
  • 【忌喙】(khī-tshuì) 因生病或其他原因禁吃某些食物。例:破病的人閣毋知欲忌喙,你實在真害。Phuà-pēnn ê lâng koh m̄-tsai beh khī-tshuì, lí si̍t-tsāi tsin hāi. (生病的人還不知道要禁忌一些食物,你實在真糟糕。)
  • 【芡】(khiàn) 爆香。例:這盤菜若芡一寡蔥仔會較芳。Tsit puânn tshài nā khiàn tsi̍t-kuá tshang-á ē khah phang. (這道菜爆一點蔥花比較香。)
  • 【芡滷】(khiàn-lóo) 一種烹調方法。把肉下鍋,放進佐料爆香,再加入醬油、香料等調味,然後勾芡成濃汁,可以淋在麵等食物上,增添口感和風味。
  • 【芡芳】(khiàn-phang) 烹飪時把蔥蒜等香料爆香以引出香味。
  • 【煡】(khi̍t) 邊煮邊攪,把東西煮成糊狀。例:蓮藕粉摻糖煡煡咧,真好食。Liân-ngāu-hún tsham thn̂g khi̍t-khi̍t–leh, tsin hó tsia̍h. (蓮藕粉加糖煮成糊狀,很好吃。);煡甜粿 khi̍t tinn-kué(製作年糕的一種方法)。
  • 【炕】(khòng) 用慢火久煮。例:炕白菜 khòng pe̍h-tshài(滷白菜)、炕塗窯 khòng thôo-iô(窯燒番薯)。
  • 【炕肉】(khòng-bah) 1.用慢火長時間燉煮肉類。例:我這陣咧炕肉,你共我鬥影一下。Guá tsit-tsūn teh khòng-bah, lí kā guá tàu iánn–tsi̍t-ē. (我現在在燉肉,你幫我注意著點。) 2.用慢火長時間燉煮的肉類。例:伊上愛食炕肉。I siōng ài tsia̍h khòng-bah. (他最喜歡吃炕肉。)
  • 【炕菜頭】(khòng-tshài-thâu) 用慢火把蘿蔔煮爛。
  • 【開脾】(khui-pî) 開胃。增進食慾。
  • 【激酒】(kik-tsiú) 釀酒。將穀類、水果等利用發酵作用而做成酒的過程。例:酒廠買葡萄去激酒。Tsiú-tshiúnn bé phû-tô khì kik-tsiú. (酒廠買葡萄去釀酒。)
  • 【叫菜】(kiò-tshài) 點菜。例:你先叫菜,我隨來!Lí sing kiò-tshài, guá suî lâi! (你先點菜,我馬上來!)
  • 【柯】(kua) 形容在品嚐蔬菜或瓜果時,有纖維粗糙的感覺。例:這盤芥藍仔菜有夠柯。Tsit puânn kè-nâ-á-tshài ū kàu kua. (這盤芥菜纖維很粗糙。)
  • 【灌水】(kuàn-tsuí) 1.把水灌入肉裡,使其稱起來重量增加,以賺取更多不當的利潤。例:生理人賣灌水豬肉,實在無天良。Sing-lí-lâng bē kuàn-tsuí ti-bah, si̍t-tsāi bô thian-liông. (生意人賣灌水的豬肉,實在是沒有良心。) 2.引申為誇張不實。例:這間公司的數目有灌水,𪜶的股票咱毋通買。Tsit king kong-si ê siàu-ba̍k ū kuàn-tsuí, in ê kóo-phiò lán m̄ thang bé. (這家公司的帳目虛偽不實,他們的股票我們別買。)
  • 【滾】(kún) 煮沸、維持沸騰。例:湯若滾,火愛關較細咧。Thng nā kún, hué ài kuainn khah sè–leh. (湯若沸騰,火要關小一點。);水滾矣。Tsuí kún–ah. (水煮開了。)
  • 【𤉙】(kûn) 將食物放在水裡長時間熬煮。例:豬跤𤉙爛爛,真好食。Ti-kha kûn nuā-nuā, tsin hó-tsia̍h. (豬腳煮得爛爛的,真好吃。)
  • 【㔂甘蔗】(lân kam-tsià) 削除、刮除甘蔗外皮的乾葉及根鬚。
  • 【掠沙筋】(lia̍h-sua-kin/lia̍h-sua-kun) 剔除泥腸。烹飪之前將蝦子背上蝦肉裡的泥腸剔掉,會比較乾淨好吃。例:蝦仔愛掠沙筋了後食著較無沙屑。Hê-á ài lia̍h-sua-kin liáu-āu tsia̍h tio̍h khah bô sua-sap. (蝦子剔除泥腸之後吃起來才比較少細沙。)
  • 【掠兔仔】(lia̍h-thòo-á) 抓兔子、嘔吐。因為嘔吐是不舒服的感覺,所以用與「吐」諧音的「兔」來委婉地表達。例:伊眩車咧掠兔仔。I hîn-tshia teh lia̍h-thòo-á. (他暈車正在嘔吐。)
  • 【啉】(lim) 1.喝、飲。例:啉水 lim tsuí(喝水)、啉一杯茶 lim tsi̍t pue tê(喝一杯茶)。2.專指喝酒。例:伊真𠢕啉。I tsin gâu lim. (他很會喝酒。)
  • 【啉茶】(lim tê) 喝茶。
  • 【啉湯】(lim thng) 喝湯。
  • 【啉水】(lim tsuí) 喝水。
  • 【撩】(liô) 舀、撈。舀取湯汁上面的表層。例:撩油 liô iû(撈湯上面的油)。
  • 【撩油】(liô-iû) 用杓子舀出湯上的一層浮油。
  • 【餾粿】(liū-kué/liū-ké) 把已變硬的粿、糕類等食品再蒸軟或再蒸熱。
  • 【落喉】(lo̍h-âu) 吞下去。例:遮厚的酒真歹落喉。Tsiah kāu ê tsiú tsin pháinn lo̍h-âu. (這麼濃的酒很難入喉。)
  • 【滷】(lóo) 一種烹調方式。水中加入醬油及各種香料,以小火慢慢熬煮食材。例:這鼎肉我滷規下晡,保證好食。Tsit tiánn bah guá lóo kui ē-poo, pó-tsìng hó tsia̍h. (這鍋肉我滷了整個下午,保證好吃。)
  • 【瀾】(nuā) 唾液、口水。例:流瀾 lâu nuā(流口水)。
  • 【飽】(pá) 1.吃足。例:我腹肚真飽。Guá pak-tóo tsin pá. (我肚子很飽。) 2.充足、滿滿。例:食飽 tsia̍h-pá(吃夠)、睏飽 khùn-pá(睡夠)、這个枕頭棉仔入甲真飽。 Tsit ê tsím-thâu mî-á ji̍p kah tsin pá. (這個枕頭的棉花裝得真滿。) 3.豐富。例:伊學問真飽。I ha̍k-būn tsin pá. (這個枕頭的棉花裝得真滿。)
  • 【剝皮】(pak-phuê/pak-phê) 1.去除外皮。例:剝皮袋粗糠。Pak-phuê tē tshoo-khng. (把皮剝下來裝粗糠。形容對人慘烈報復,施以酷刑。) 2.用來表現極度的程度。例:今仔日熱甲強欲剝皮。Kin-á-ji̍t jua̍h kah kiōng-beh pak-phuê. (今天熱到想剝皮。)
  • 【縛粽】(pa̍k tsàng) 1.包粽子。例:五月節有真濟人家己縛粽。Gōo-gue̍h-tseh ū tsin tsē lâng ka-kī pa̍k tsàng. (端午節有很多人自己包粽子。) 2.鹿港把上吊喻為「縛粽」。
  • 【包餡】(pau-ānn) 包有內容物。例:有包餡的是包子。Ū pau-ānn ê sī pau-á. (有包內餡的是包子。)
  • 【包飯】(pau-pn̄g) 包伙。按日供人飯菜,再按月收取伙食費的交易方式。
  • 【扒】(pe) 用筷子把食物撥進嘴裡。例:扒飯 pe-pn̄g。
  • 【扒飯】(pe-pn̄g) 用筷子把碗裡的飯扒進嘴裡。例:阮囝已經會曉家己扒飯矣。Guán kiánn í-king ē-hiáu ka-kī pe-pn̄g–ah. (我的兒子已經會自己吃飯了。)
  • 【白煠】(pe̍h-sa̍h) 白煮。一種烹調的方法。食物只用水煮熟,不加任何的佐料。例:土雞仔用白煠的較清甜。Thóo-ke-á īng pe̍h-sa̍h–ê khah tshing-tinn. (土雞用水煮的較清甜。)
  • 【白食】(pe̍h-tsia̍h) 白吃。吃東西不給錢。例:白食白啉 pe̍h-tsia̍h pe̍h-lim(白吃白喝)。
  • 【拍鱗】(phah-lân) 把魚的鱗片刮除。
  • 【歹喙斗】(pháinn-tshuì-táu) 1.挑嘴。形容人對食物很挑剔。例:伊真歹喙斗。I tsin pháinn-tshuì-táu. (他很挑嘴。) 2.口德不好。例:伊講話真歹喙斗。I kóng-uē tsin pháinn-tshuì-táu. (他說話不留口德。)
  • 【歹食】(pháinn-tsia̍h) 不好吃、很難吃。例:伊煮的物件真歹食。I tsú ê mi̍h-kiānn tsin pháinn-tsia̍h. (她煮的東西很難吃。)
  • 【曝乾】(pha̍k-kuann) 將食物晒乾以便長久保存。例:生食都無夠,哪有通曝乾?Tshenn tsia̍h to bô-kàu, ná ū thang pha̍k-kuann? (現吃都不夠了,哪還能拿來晒成乾料?)
  • 【捀茶】(phâng-tê) 端茶。例:你去捀茶來予人客啉。Lí khì phâng-tê lâi hōo lâng-kheh lim. (你去端茶來給客人喝。)
  • 【泡茶】(phàu tê) 沏茶。用煮開的水沖泡茶葉。
  • 【烰】(phû) 1.油炸,特別指食材會浮在油鍋上。例:蝦仔滒粉落去烰。Hê-á kō hún lo̍h-khì phû. (蝦子裹粉下去炸。) 2.將食物放在水中加熱煮熟。例:烰圓仔 phû înn-á(水煮湯圓)。
  • 【配】(phuè/phè) 1.以食物佐膳。例:食飯配菜。Tsia̍h pn̄g phuè tshài. (吃飯配菜。) 2.互相抵銷。例:一命配一命。Tsi̍t miā phuè tsi̍t miā. (一命抵一命。) 3.結合,搭配。例:這兩色無配。Tsit nn̄g sik bô phuè. (這兩種顏色不搭配。) 4.陪襯的。例:配角 phuè-kak(陪襯的角色、次要或指做輔助工作的人)。5.菜餚。例:物配 mi̍h-phuè(配菜)。6.使調和。例:配色 phuè-sik、配藥仔 phuè io̍h-á(合藥)。7.相稱的。例:四配 sù-phuè(相稱)。8.使動物交尾。例:配種 phuè-tsíng、交配 kau-phuè。9.安裝。例:配電線 phuè tiān-suànn(安裝電線)。10.分給。例:分配 hun-phuè、配給 phuè-kip。
  • 【潘泔】(phun-ám) 洗米後剩餘的水,呈乳白色,可用來清潔或飼養家畜。
  • 【潘水】(phun-tsuí) 洗米後剩餘的水,呈乳白色,可用來清潔或飼養家畜。
  • 【煏】(piak) 1.裂開、斷裂、迸裂。指物體因受熱、拉扯或數量過多等因素,膨脹起來超過限度而爆裂。例:竹管予火燒甲煏開。Tik-kóng hōo hué sio kah piak–khui. (竹管被火燒得爆開。) 2.用火炸出油或香味。例:肉先落去煏較芳。Bah sing lo̍h-khì piak khah phang. (肉先炸出油比較香。)
  • 【煏油】(piak-iû) 將油脂放入鍋中把油炸出來。例:較早的人定定用肥豬肉來煏油。Khah-tsá ê lâng tiānn-tiānn īng puî ti-bah lâi piak-iû. (以前的人常用肥豬肉來炸油。)
  • 【飯頓】(pn̄g-tǹg) 三餐。
  • 【哺】(pōo) 嚼、咀嚼。例:這塊肉哺袂爛。Tsit tè bah pōo bē nuā. (這塊肉咬不爛。)
  • 【炰】(pû) 1.將食物覆蓋在熱灰或熱土中燜熟。例:炰番薯 pû han-tsî。2.將食物放在炭的上方直接炙烤。例:炰鰇魚 pû jiû-hî。
  • 【煠】(sa̍h) 以白水煮。把食物放入滾水、不加其他佐料的一種烹飪法。例:肉煠有熟無?Bah sa̍h ū si̍k–bô? (肉燙熟了嗎?);煠青菜 sa̍h tshenn-tshài(燙青菜)。
  • 【饞】(sâi) 嘴饞的樣子。例:足饞的,咱來食四秀仔好無?Tsiok sâi–ê, lán lâi tsia̍h sì-siù-á hó–bô? (嘴好饞喔,我們來吃零食好不好?)
  • 【饞食】(sâi-tsia̍h) 形容人貪吃。例:你實在有夠饞食。Lí si̍t-tsāi ū-kàu sâi-tsia̍h. (你實在很貪吃。)
  • 【喢】(sannh) 大口吃、快速吸入。例:蟮蟲仔喢胡蠅。Siān-thâng-á sannh hôo-sîn. (壁虎吃蒼蠅。)
  • 【豉鹽】(sīnn-iâm) 用鹽醃製食物。例:高麗菜先豉鹽才落去炒,食著加真脆。Ko-lê-tshài sing sīnn-iâm tsiah lo̍h-khì tshá, tsia̍h tio̍h ke tsin tshè. (高麗菜先鹽漬再放下去炒,吃起來會覺得特別脆。)
  • 【豉膎】(sīnn-kê/sīnn-kuê) 把生鮮的魚蝦貝類醃漬成醃漬品。例:用珠螺豉膎 iōng tsu-lê sīnn-kê(醃鹹螺)。
  • 【小口】(sió-kháu) 飯量少、食量小。例:伊真小口,食袂濟。I tsin sió-kháu, tsia̍h bē tsē. (他食量很小,吃不多。)
  • 【失味】(sit-bī) 走味。因為食物收藏得太久或保存不當而失去原來的味道。例:茶心攏囥甲失味去矣。Tê-sim lóng khǹg kah sit-bī khì–ah. (茶葉已經都失去原味了。)
  • 【食用】(si̍t-iōng)
  • 【挲圓】(so-înn) 1.搓湯圓。將糯米團「粞」(tshè)揉成湯圓。2.隨意處理。例:攏是伊佇遐咧挲圓捏扁。Lóng sī i tī hia teh so-înn tēnn-pínn. (都是他在那邊任意處理。) 3.使事件圓滿落幕。例:伊已經拜託董的共代誌挲圓矣。I í-king pài-thok táng–ê kā tāi-tsì so-înn–ah. (他已經拜託董事長把事情處理掉了。)
  • 【縮茶心】(sok-tê-sim) 用微火烘焙茶葉。
  • 【紲喙】(suà-tshuì) 1.合口味。形容東西合胃口、好吃,一口接一口,愈吃愈想吃。例:這鰇魚仔絲是愈食愈紲喙。Tse jiû-hî-á-si sī jú tsia̍h jú suà-tshuì. (這魷魚絲是愈吃愈好吃。) 2.順口、搭腔。形容接人家的話接得很順口。例:你閣講甲真紲喙喔!Lí koh kóng kah tsin suà-tshuì–ooh! (你還講得很順口喔!通常用在指人說謊、圓謊時。)
  • 【紲喙尾】(suà-tshuì-bué/suà-tshuì-bé) 1.後續甜食,通常指正食之後的甜點。例:食鹹的了後,換食甜的紲喙尾。Tsia̍h kiâm–ê liáu-āu, uānn tsia̍h tinn–ê suà-tshuì-bué. (吃了鹹的後,改吃甜的換口味。) 2.接續話題。
  • 【撒】(suah) 添加調味料在食物上面。例:撒胡椒 suah hôo-tsio(撒胡椒粉)、撒鹽 suah-iâm。
  • 【撒胡椒】(suah-hôo-tsio) 撒放胡椒。
  • 【撒鹽】(suah-iâm) 播撒鹽巴。
  • 【撒豆油】(suah-tāu-iû) 加醬油。
  • 【捽】(sut) 1.迅速地吃。例:我都猶未食半喙咧,你就捽了了矣!Guá to iáu-buē tsia̍h puànn tshuì–leh, lí tō sut-liáu-liáu–ah! (我都還沒吃半口,你一下子就吃光光了!) 2.鞭打、甩打、抽打。例:伊去予人捽甲流血流滴。I khì hōo lâng sut kah lâu-hueh-lâu-tih. (他被人鞭打到皮破血流。)
  • 【啖】(tam) 嚐味道。例:你啖看按呢敢有夠鹹?Lí tam khuànn án-ne kám ū-kàu kiâm? (你嚐嚐看這樣夠鹹嗎?)
  • 【凍喙齒】(tàng-tshuì-khí) 吃到冰冷的東西,牙齒因而感到刺激,有時會酸痛。
  • 【凍舌】(tàng-tsi̍h) 因為吃到刺激性的食物而使舌頭變得麻麻的,暫時沒有知覺。
  • 【動箸】(tāng-tī/tāng-tū) 動筷子,指進食、用餐。例:大人無上桌,囡仔人袂使先動箸。Tuā-lâng bô tsiūnn-toh, gín-á-lâng bē-sái sing tāng-tī. (大人還沒上桌,小孩子不可以先動筷子。)
  • 【掜】(tau) 1.扣住、留住。例:錢愛共伊掜起來,無,伊會亂開。Tsînn ài kā i tau–khí-lâi, bô, i ē luān khai. (要把他的錢扣下來,否則他會亂花。);伊予警察掜留佇警察局。I hōo kíng-tshat tau-liû tī kíng-tshat-kio̍k. (他被警察扣在警察局。) 2.油炸食物之前,將食物沾粉或沾麵糊的動作。例:掜粉 tau hún(沾粉)。3.拉過來、攬過來。例:掜倚來身軀邊。Tau uá-lâi sin-khu-pinn. (拉近身邊來。)
  • 【貯飯】(té-pn̄g/tué-pn̄g) 盛飯。將飯裝入碗器中。例:我來捀碗共你貯飯,你閣小等一下。Guá lâi phâng uánn kā lí té-pn̄g, lí koh sió-tán–tsi̍t-ē. (我來端碗幫你盛飯,你再稍等一會兒。)
  • 【貪食】(tham-tsia̍h) 貪吃。例:彼个查某囡仔足貪食的。Hit ê tsa-bóo gín-á tsiok tham-tsia̍h–ê. (那個女孩子十分貪吃。)
  • 【趁燒】(thàn sio) 趁熱。通常用在請人趁著食物還熱的時候趕緊吃。例:趁燒緊食,冷去就無好食矣。Thàn sio kín tsia̍h, líng–khì tō bô hó-tsia̍h–ah. (趁熱快吃,冷掉就不好吃了。)
  • 【偷食】(thau tsia̍h) 偷吃。例:會曉偷食,袂曉拭喙。Ē-hiáu thau tsia̍h, bē-hiáu tshit tshuì. (懂得偷吃,不懂得擦嘴巴。即做了不好的事卻不知道掩飾的意思。)
  • 【退冰】(thè-ping) 解除冰凍,恢復室溫。例:冷凍的魚仔提出來退冰。Líng-tòng ê hî-á the̍h tshut-lâi thè-ping. (冷凍庫裡的魚拿出來退冰。)
  • 【退酒】(thè-tsiú) 解酒。消解酒醉的狀態。例:伊猶未退酒,你莫去共伊吵。I iáu-buē thè-tsiú, lí mài khì kā i tshá. (他的酒還沒醒,你別去吵他。)
  • 【斟】(thîn) 斟、倒、注等。將液體傾注於容器中。例:你水斟了傷滇。Lí tsuí thîn liáu siunn tīnn. (你水倒得太滿。);斟茶 thîn tê(倒茶)。
  • 【添飯】(thinn-pn̄g) 盛飯。將飯裝入碗中。例:你先去添飯,連鞭湯捀出去就聽好食飯矣。Lí sing khì thinn-pn̄g, liâm-mi thng phâng–tshut-khì tō thìng-hó tsia̍h-pn̄g–ah. (你先去盛飯,等一下湯端出去就可用餐了。)
  • 【治枵】(tī-iau) 充飢、果腹。填飽饑餓的肚子,常用於開玩笑。例:恁遮有啥物好食的通治枵?Lín tsia ū siánn-mih hó-tsia̍h–ê thang tī-iau? (你們這邊有什麼好吃的可以充飢?)
  • 【調理】(tiâu-lí)
  • 【調配】(tiâu-phuè/tiâu-phè)
  • 【燖】(tīm) 將食物放入密閉的烹具裡蒸煮。例:燖補 tīm póo(燉煮補品)、燖雞 tīm-ke(燉煮雞料理)、燖鍋 tīm-ue(燉鍋)。
  • 【重食】(tiōng-tsia̍h) 重視吃食、逞口腹之慾。例:伊這个人真重食。I tsit ê lâng tsin tiōng-tsia̍h. (他是一個很重視飲食的人。)
  • 【脹胿】(tiùnn-kui) 形容人吃得太飽。
  • 【剁】(tok) 用刀斬、切。例:雞去剁剁咧通好食。Ke khì tok-tok–leh thang-hó tsia̍h. (把雞拿去剁一剁可以吃。)
  • 【炸】(tsà) 火藥爆裂開來或是從空中投擲炸彈。例:轟炸 hong-tsà。
  • 【嗾著】(tsa̍k-tio̍h) 被水嗆到。語氣完結時唸作tsa̍k–tio̍h。例:慢慢仔啉,才袂去嗾著。Bān-bān-á lim, tsiah bē khì tsa̍k–tio̍h. (慢慢喝,才不會嗆到。)
  • 【乍】(tsànn) 炸、過油。將食物以熱油稍微炸一下。例:糋好的芋仔糋欲食進前愛閣乍一下。Tsìnn hó ê ōo-á-tsìnn beh tsia̍h tsìn-tsîng ài koh tsànn–tsi̍t-ē. (炸好的芋頭要吃之前得先過油再稍微炸一下。)
  • 【炒】(tshá) 一種烹飪方法。以少量的油為底,把食物放在鍋子裡,翻攪到熟了為止。例:炒菜 tshá tshài、炒麵 tshá mī。
  • 【餐會】(tshan-huē)
  • 【臭火燒】(tshàu-hué-sio/tshàu-hé-sio) 燒焦。例:你敢有鼻著臭火燒味?Lí kám ū phīnn-tio̍h tshàu-hué-sio bī? (你聞到燒焦味了嗎?)
  • 【臭殕】(tshàu-phú) 1.發霉。東西因為受潮而長出黑色的菌絲體。例:遮的餅臭殕去矣,毋通食。Tsia ê piánn tshàu-phú–khì–ah, m̄-thang tsia̍h. (這些餅乾已經發霉長菌了,不要吃。) 2.霉味。東西有發霉的味道。例:遮的豆酺有臭殕味。Tsia-ê tāu-pôo ū tshàu-phú bī. (這些豆麴有霉味。)
  • 【試鹹汫】(tshì kiâm-tsiánn) 試味道。例:伊煮菜攏無咧試鹹汫。I tsú tshài lóng bô teh tshì kiâm-tsiánn. (他煮菜都沒有在試味道。)
  • 【搜】(tshiau) 1.攪拌。例:煮油飯愛那熗那搜。Tsú iû-pn̄g ài ná tshìng ná tshiau. (料理油飯的時候要邊蒸邊攪拌。) 攪2.翻找搜索。例:規間厝搜透透,攏揣無。Kui king tshù tshiau-thàu-thàu, lóng tshuē-bô. (把整間房子都翻遍了,還是找不到。)
  • 【熗】(tshìng) 一種烹飪方式。以少量的水半蒸半煮將食物蒸熟。例:熗油飯 tshìng iû-pn̄g(蒸油飯)。
  • 【粗飽】(tshoo-pá) 只是吃飽而不講究飲食的精緻度。例:路邊擔仔食粗飽好,若欲講究愛去大飯店食。Lōo-pinn-tànn-á tsia̍h tshoo-pá hó, nā beh káng-kiù ài khì tuā pn̄g-tiàm tsia̍h. (路邊攤吃個飽可以,若真要講究要去大飯店吃。)
  • 【礤冰】(tshuah-ping) 刨冰。例:食一碗礤冰,涼一下。Tsia̍h tsi̍t uánn tshuah-ping, liâng–tsi̍t-ē. (吃一碗刨冰,清涼一下。)
  • 【礤簽】(tshuah-tshiam) 刨絲。用「菜礤」(tshài-tshuah)把根莖類刨成細條或籤狀。例:番薯礤簽煮糜真好食。Han-tsî tshuah-tshiam tsú muê tsin hó-tsia̍h. (番薯刨絲煮粥真好吃。)
  • 【炊】(tshue/tshe) 以隔水加熱的方法把食物蒸熟。例:炊便當 tshue piān-tong(蒸便當)、炊粿 tshue-kué(蒸糕點)。
  • 【喙尾】(tshuì-bué/tshuì-bé) 吃完東西之後,嘴裡所留存的餘味。例:喙尾苦苦 tshuì-bué khóo-khóo(吃完東西後嘴巴裡有苦苦的味道)。
  • 【出爐】(tshut-lôo)
  • 【出酒】(tshut-tsiú) 酒醉而吐。例:伊昨暗出酒,到今猶咧艱苦。I tsa-àm tshut-tsiú, kàu-tann iáu teh kan-khóo. (他昨晚酒醉漚吐,到現在還在不舒服。)
  • 【止喙焦】(tsí tshuì-ta) 止渴。例:啉水止喙焦。Lim-tsuí tsí tshuì-ta. (喝水止渴。)
  • 【止枵】(tsí-iau) 充飢。吃東西解餓。例:飯猶未煮好,你先去食一塊餅止枵。Pn̄g iáu-buē tsú hó, lí sing khì tsia̍h tsi̍t tè piánn tsí-iau. (飯還沒煮好,你先去吃一塊餅充飢。)
  • 【食暗】(tsia̍h-àm) 吃晚飯。例:叫恁老爸趕緊轉來食暗矣。Kiò lín lāu-pē kuánn-kín tńg-lâi tsia̍h-àm–ah. (叫你爸爸趕快回來吃晚飯了。)
  • 【食福】(tsia̍h-hok) 口福。享用飲食的福氣。例:伊真有食福,每一擺來,我攏拄好咧煮好料的。I tsin ū tsia̍h-hok, muí tsi̍t pái lâi, guá lóng tú-hó teh tsú hó-liāu–ê. (他真有口福,每一次來,我都剛好在煮好吃的東西。)
  • 【食奶】(tsia̍h-ling/tsia̍h-ni) 吃奶。指初生嬰兒的飲食行為。例:食奶囡仔 tsia̍h-ling gín-á(吃奶的孩子)、食奶名 tsia̍h-ling miâ(乳名)。
  • 【食色】(tsia̍h-sik) 用顏料在物品上加顏色。例:伊這項物件小等閣愛食色,做了有夠工夫。I tsit hāng mi̍h-kiānn sió-tán koh ài tsia̍h-sik, tsò liáu ū-kàu kang-hu. (他這件物品等一下還要上色,做得很精緻。)
  • 【食食】(tsia̍h-si̍t) 飲食。例:伊的食食誠無正常。I ê tsia̍h-si̍t tsiânn bô tsìng-siông. (他的飲食很不正常。)
  • 【食晝】(tsia̍h-tàu) 1.吃中飯、吃午飯。例:阿英,好來食晝矣。A-ing, hó lâi tsia̍h-tàu–ah. (阿英,可以來吃中飯了。) 2.中午。用吃午飯來表示中午時分。例:食晝才來共伊看。Tsia̍h-tàu tsiah lâi kā i khuànn. (中午的時候再去探望他。)
  • 【食臊】(tsia̍h-tsho) 茹葷。進食肉類和蔥、蒜、韭等具有辛辣氣味的蔬菜食物。例:出家人袂使食臊。Tshut-ke-lâng bē-sái tsia̍h-tsho. (出家人不可以吃葷食。)
  • 【煎】(tsian) 1.用少量的油乾煮食物。例:煎卵 tsian nn̄g(煎蛋)、煎魚仔 tsian hî-á(煎魚)。2.用煎的方法煮熟的食物。例:蚵仔煎 ô-á-tsian(一種臺灣小吃)。
  • 【浸】(tsìm) 1.把東西放在水中泡著。例:香菇欲煮進前愛先浸水。Hiunn-koo beh tsú tsìn-tsîng ài sing tsìm tsuí. (香菇要煮之前要先泡水。) 2.指長時間待在某一個環境中。例:規工攏浸佇房間內。Kui kang lóng tsìm tī pâng-king lāi. (一整天都待在房間裡頭。)
  • 【糋】(tsìnn) 1.炸。例:糋甜粿 tsìnn tinn-kué(炸炸年糕)、糋番薯糋 tsìnn han-tsî tsìnn(炸番薯)。2.經油炸而熟的食品。例:肉糋 bah-tsìnn(炸肉)、豆乾糋 tāu-kuann-tsìnn(油炸豆腐)。
  • 【𠯗一下】(tsi̍p–tsi̍t-ē) 1.淺嚐。嚐一小口。2.小酌。例:咱來去彼間麵店仔小𠯗一下。Lán lâi-khì hit king mī tiàm-á sió tsi̍p–tsi̍t-ē. (我們去那間麵店喝兩杯。)
  • 【酒醉】(tsiú-tsuì) 喝酒過量因而神志不清。
  • 【上桌】(tsiūnn-toh) 1.指客人赴宴就席。 例:來來來!逐家上桌食飯。Lâi lâi-lâi! Ta̍k-ke tsiūnn-toh tsia̍h-pn̄g. (來來來!大家一起過來吃飯。) 2.指筵席中上菜的形式過程。例:頭家捀菜上桌。Thâu-ke phâng tshài tsiūnn-toh. (老闆端菜上桌。)
  • 【煮】(tsú) 烹調。烹飪、調理食物。例:煮規桌頂的菜。Tsú kui toh-tíng ê tshài. (煮了整桌滿滿的菜。);煮飯 tsú-pn̄g、煮食 tsú-tsia̍h(烹飪)。
  • 【煮食】(tsú-tsia̍h) 煮飯、烹飪。例:阮兜有時仔家己煮食,有時仔食外口。Guán tau ū-sî-á ka-kī tsú-tsia̍h, ū-sî-á tsia̍h-guā-kháu. (我們家有時候自己煮飯,有時候外食。)
  • 【煎】(tsuann) 熬煮、燒煮。例:煎藥仔 tsuann-io̍h-á(熬湯藥)、煎茶 tsuann-tê(煮茶)。
  • 【煎茶】(tsuann-tê) 沏茶。例:人客欲來矣,你緊去煎茶來款待。Lâng-kheh beh lâi–ah, lí kín khì tsuann-tê lâi khuán-thāi. (客人要來了,你快去燒水泡茶招待他們。)
  • 【炸】(tsuànn) 1.油炸。用高溫、慢火將肥肉或固態油脂熔為液體脂肪。例:伊共這塊肥豬肉提去炸豬油。I kā tsit tè puî ti-bah the̍h khì tsuànn ti-iû. (他將這塊肥豬肉拿去炸豬油。) 煏2.引申為胡說八道。例:你莫閣炸矣。Lí mài koh tsuànn–ah. (你別再胡說八道了。)
  • 【炸油】(tsuànn-iû) 榨油。用加熱的方式榨出油脂,通常是用來榨取豬油。例:用肥豬肉來炸油,豬油粕仔猶會使來炒菜。Iōng puî ti-bah lâi tsuànn-iû, ti-iû-phoh-á iáu ē-sái lâi tshá tshài. (用肥豬肉來榨油,豬油渣滓還可以拿來炒菜。)
  • 【絕食】(tsua̍t-si̍t)
  • 【醉】(tsuì) 1.飲酒過量而導致神志不清。例:不醉不歸 put tsuì put kui、燒酒醉 sio-tsiú-tsuì(酒醉)。2.喝酒過多而神志模糊的樣子。例:伊啉甲真醉。I lim kah tsin tsuì. (他喝得很醉。);醉茫茫 tsuì-bâng-bâng。
  • 【燉】(tūn) 將食物加水,用文火慢煮使爛熟。例:燉肉 tūn bah、燉補 tūn-póo。
  • 【煨】(ue) 燉煮、熬煮。以小火慢慢熬煮食物。例:煨豬跤 ue ti-kha(煨豬腳)、煨糜 ue muê(熬稀飯)。
  • 【胃口】(uī-kháu) 1.食慾。例:我今仔日胃口䆀,無想欲食物件。Guá kin-á-ji̍t uī-kháu bái, bô siūnn-beh tsia̍h mi̍h-kiānn. (我今天食欲不振,不想吃東西。) 脾土2.興趣。例:我對伊無胃口,你莫閣牽矣。Guá tuì i bô uī-kháu, lí mài koh khan–ah. (我對他沒興趣,你別再作媒了。)
  • 【搵豆油】(ùn tāu-iû) 1.沾醬油。2.指做事情膚淺不深入,或只是短暫停留,就像沾醬油一樣。例:伊逐擺轉來攏若像咧搵豆油,無一時仔就閣走矣。I ta̍k-pái tńg–lâi lóng ná-tshiūnn teh ùn-tāu-iû, bô tsi̍t-sî-á tō koh tsáu–ah, (他每次回來都像沾醬油一樣只有短暫停留,沒多久就離開了。)

飲食物具

  • 【甌仔】(au-á) 杯子、茶杯。
  • 【慢火】(bān-hué/bān-hé) 文火、微火或小火。例:用慢火炕。Iōng bān-hué khòng. (用溫火烘烤。)
  • 【米斗】(bí-táu) 用來量米的容器,可量一斗的米。一斗等於十公升。
  • 【翕甌】(hip-au) 指有蓋子的茶碗。
  • 【火鍋】(hué-ko/hé-ko) 以水或湯底導熱鍋來涮煮食物,火鍋具保溫作用,也指這種烹飪器具。
  • 【狗母鍋】(káu-bó-ue/káu-bó-e) 沙鍋。用陶土和沙子燒製成的鍋子。通常用來燉東西或煎藥。
  • 【坩仔】(khann-á) 盆子、陶鍋。鍋盆之類可以用來盛裝食物的器具的總稱。
  • 【粿葉】(kué-hio̍h/ké-hio̍h) 做粿的時候所使用的樹葉,有的用香蕉葉,有的用月桃花的葉子。
  • 【籠床】(lâng-sn̂g) 蒸籠。用竹篦、木片製成的蒸煮食物的器具。
  • 【落杓】(làu-sia̍h) 廚具的一種。杓子上有孔洞,可用來濾除水、油,只留下所要的東西。
  • 【奶喙仔】(ling-tshuì-á/ni-tshuì-á) 奶嘴。橡皮製的奶頭。一種是裝在奶瓶上,有孔,可以讓嬰兒吸吮其中的牛奶或水;另一種無孔,則是單純供嬰兒吸吮,用來安撫嬰兒。
  • 【麵摵仔】(mī-tshi̍k-á) 煮麵時用來裝入油麵放進水中燙熟的器具,大多為竹製,現在也有用金屬製作的。外形像橫切的蛋的形狀,底部有孔,可以濾掉多餘的水分。附有長柄,可供人提握。
  • 【潘桶】(phun-tháng) 餿水桶。早期農家會將洗米水與廚餘一併置於桶中以餵食家畜。
  • 【飯盒仔】(pn̄g-a̍h-á) 便當盒、飯包。
  • 【飯坩】(pn̄g-khann) 飯鍋。煮飯或盛裝米飯的容器。例:飯坩提去洗洗咧。Pn̄g-khann the̍h khì sé-sé–leh. (飯鍋拿去洗一洗。)
  • 【飯篱】(pn̄g-lē/pn̄g-luē) 笊篱。一種用來舀飯去米汁,有篩孔的杓子。例:古早人煮飯攏用飯篱撈飯。Kóo-tsá lâng tsú pn̄g lóng īng pn̄g-lē hôo pn̄g. (以前的人煮飯都用笊篱撈飯。)
  • 【飯包】(pn̄g-pau) 便當、飯盒。可出外隨身攜帶的。例:你明仔載欲紮飯包無?Lí bîn-á-tsài beh tsah pn̄g-pau–bô? (你明天要帶便當嗎?)
  • 【飯匙】(pn̄g-sî) 飯勺。盛飯用的勺子。
  • 【飯杓】(pn̄g-sia̍h) 用來盛飯入碗的器具。
  • 【飯斗】(pn̄g-táu) 飯桶。盛飯的用具。
  • 【缽】(puah) 泛指可盛酒、裝東西或洗滌東西的圓形金屬或陶瓷用具。例:研缽 gíng-puah(研磨藥材用的缽)。
  • 【杯仔】(pue-á) 杯子。
  • 【欶管】(suh-kóng) 吸管。
  • 【茶甌】(tê-au) 茶杯。
  • 【茶罐】(tê-kuàn) 茶壺。用來沖泡茶葉的容器,有陶、瓷、石或其他金屬罐。
  • 【茶盤】(tê-puânn) 放置茶具的平盤。例:你去共茶盤洗清氣。Lí khì kā tê-puânn sé tshing-khì. (你去將茶盤洗乾淨。)
  • 【箸籠】(tī-lāng/tū-lāng) 掛在牆壁上用來存放乾淨筷子的籠狀容器。
  • 【箸】(tī/tū) 筷子。例:動箸 tāng-tī(用筷子)。
  • 【電鍋】(tiān-ko) 一種運用電熱方式來烹煮食物的鍋子。
  • 【鼎仔】(tiánn-á) 鍋子。鍋的總稱,指烹煮食物或加熱用的器具。
  • 【鼎崁】(tiánn-khàm) 鍋蓋。鍋子的蓋子。
  • 【鼎蓋】(tiánn-kuà) 鍋蓋。專門覆蓋在鍋口的蓋子。
  • 【碟仔】(ti̍h-á) 小碟子,一般用來盛裝調味料。例:豆油碟仔 tāu-iû ti̍h-á(裝醬油用的小盤子)。
  • 【粽箬】(tsàng-ha̍h) 粽葉。
  • 【灶頭】(tsàu-thâu) 爐臺。指灶上的平臺,可以擺放鍋具或食品等。
  • 【菜礤】(tshài-tshuah) 一種把蘿蔔、番薯刨成長條狀的工具。在木板或塑膠板中間釘嵌一塊金屬片,片上製成許多小孔,使翹起的鱗狀邊緣成為薄刃片。
  • 【菜單】(tshài-tuann) 開列菜色名稱、價格的目錄。
  • 【炊床】(tshue-sn̂g/tshe-sn̂g) 蒸籠。用來炊蒸食物的竹製或木製用具。
  • 【煎匙】(tsian-sî) 鍋鏟。炒菜用的鏟子,烹調的時候用來攪動食物。
  • 【石磨】(tsio̍h-bō) 用來磨米漿的工具。石磨分成兩部分,中間是空的,操作時,下面的磨盤固定不動,上面的磨盤則是做水平的轉動,從上磨盤中間的孔,將米粒放入固定的磨盤內,經過不斷地磨動,即可將米磨成漿。
  • 【石舂臼】(tsio̍h-tsing-khū) 用來舂米的石臼。
  • 【酒甕】(tsiú-àng) 酒缸。
  • 【酒甌】(tsiú-au) 酒杯。
  • 【酒矸】(tsiú-kan) 酒瓶。例:有酒矸通賣無?Ū tsiú-kan thang bē–bô? (有沒有酒瓶可以賣?)
  • 【酒矸窒仔】(tsiú-kan-that-á) 瓶塞、軟木塞。
  • 【酒開仔】(tsiú-khui-á) 開瓶器。使用於玻璃瓶裝的酒或飲料。
  • 【酒漏仔】(tsiú-lāu-á) 用來把酒注入容器內的漏斗。
  • 【酒瓶】(tsiú-pân) 裝酒用的瓶子。
  • 【酒杯】(tsiú-pue) 喝酒用的杯子。
  • 【盞】(tsuánn) 小杯子、小淺盤。例:玉盞 gio̍k-tsuánn(玉杯)、酒盞 tsiú-tsuánn(酒杯)。
  • 【碗公】(uánn-kong) 比一般飯碗還要大的碗。例:去提一塊碗公來貯菜頭湯。Khì the̍h tsi̍t tè uánn-kong lâi té tshài-thâu thng. (去拿一個碗公來盛蘿蔔湯。)
  • 【碗盤】(uánn-puânn) 飯碗和盤子。泛指餐具。
  • 【碗斗】(uánn-táu) 洗碗的桶子。
  • 【碗箸】(uánn-tī/uánn-tū) 碗筷,泛指餐具。